电动车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动汽车的现状及出路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3: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01年国家启动863计划重大电动汽车专项,到07年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颁布 ; 今年1月14日,国务院通过汽车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已经出台的针对新能源汽车 的财政补贴。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具体。 06年下半年,仅山东就有山东中融、兖州富平、滨州红星等企业陆续推出电动汽车。07年底,时风集团高调进入。经过 几年的 不断改进、完善 , 逐步取得部分消费者的认同 , 市场缓慢启动 。 厂家引导消费,消费助推市场。人们对电动汽车,从陌生到了解,到购买使用, 缓缓 拉开了电动汽车进家庭的帷幕。奇瑞S18热是人们密切关注电动汽车的必然结果。
      与电动汽车热形成反差的是,进入今年1月份,各地电动汽车销量明显下降,进入3月份仍不见起色,出现了近三年来少有的冷清。
      不可否认 ,政策 是 一大影响因素。08年12月19日,汽柴油降价; 今年 1月1日起,取消公路养路费;1月20日起,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3月1日起,国家安排50亿对农民购买特定车型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这一系列组合拳,明显分流了电动汽车销 量 ,给厂家、商家形成莫大压力。
      探寻电动汽车发展轨迹,结合现实的市场表现,不难发现,除政策因素外,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 一些摩托车、三轮车生产厂家陆续 进入电动汽车行业,这些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装备能力参差不齐,难以适应规范化生产的要求;二是 配套体系不成熟, 不少零部件生产厂家边改进边生产,质量没保证;三是 产品不定型 ,生产规模小,产品一致性差。市场上 表现为小毛病多,维修量大。特别是个别企业销量增长过快过猛,网点太多,售后跟不上 ,招致客户抱怨。 除了厂家的因素,用户的“推波助澜”也有责任 。 作为消费者,他们对电动汽车了解太少,对行业发展规律无从谈起,从自身感受出发,同样追求“汽车的感觉”。刚接触电动汽车的人,充满好奇和期待,认定这是发展方向,但关注的多,购买的少。除了挂牌因素外,更多的还是出于对产品质量的担心,怕“吃螃蟹扎了嘴”,更多的是对“电动汽车概念”的向往和憧憬,只有心动,没有行动。少数能接受新事物的,自觉不自觉按照汽车的标准选购,要舒适、要速度、要里程,助长了厂家的“汽车化”开发倾向。目前 “ 厂家不好卖,用户想买相不中 ” ,这种两情相悦 、 难成眷属的局面,是大家共同掉进了电动汽车的“概念”陷阱。      
      事实上,中国的相当一部分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犯了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类似的错误。上世纪90年代开始,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引起关注,主要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电力交通工具的开发。93年,美国克林顿gov推出电动车促进计划;2002年,布什gov制定“freedom car”计划;从日本的“低公害与开发普及的行动计划”到法国的Pred 工厂计划,都体现出上述国家对电动汽车的重金投入和官方主导,但他们都遭遇了严重的产业化失败。其中的根源在于,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开发研制替代传统汽车的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的核心贯穿于达到或接近传统汽车的动力性能。如果厂家、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速度低、续行里程短,根本无法取得消费者认同;而现阶段电池技术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必然失败的命 运 。
      目前, 不少厂家贪大求洋,与燃油车比速度、比里程、比内饰,加大电机功率,电瓶增加到10块,致使车速提高 (50公里/小时以上) , 车重增加。车辆在起步、刹车、爬坡、超载条件下,电池大电流放电,对电控系统形成“开放式”冲击, 由于过流保护措施不到位、不理想, 造成公里耗能上升, 续行里程 相对 减少, 电器故障多, 电池寿命缩短 ,产品质量不稳定。 这种“ 驴当马骑 ”的做法凸显了电池的“瓶颈”制约作用,也反映出厂家 技术路线的 失 误,用户 定位的错 误。
这次政策调整及外部环境的重大改变,已成为不可小视的力量,促使刚刚起步的电动汽车行业提前进行结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正面促进作用。
      现在,个别大企业已出现放缓、调整的迹象,一部分规模偏小的企业又重操旧业,拾起燃油三轮车业务。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在缺少对行业发展深刻认知的情况下,“不知深浅”贸然进入 。还是应该从实际现状出发,发展适合上班族及接送小孩的不要超过1.5万元的微型电动汽车是明智之举.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3:06:3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开发低速、小巧、漂亮、低价的电动汽车,应该以电动自行车作为电动汽车的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动车商情网  

GMT+8, 2025-7-9 19:20 , Processed in 1.0955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电动车商情网 www.cebike.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