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查称多数国人休闲时间缺乏 过于忙碌降低幸福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08:4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哪个城市最幸福  中国城市幸福大排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 魏翔
  人们一般通过考察工作和生产来考察经济状况,但是,闲暇和生活,是经济硬币的另一面,掀开这一面,得见新篇章。
  国际经验显示,当收入水平越过中等收入线后,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将从生产边向闲暇边转移,也就是我们说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倾斜。
  在这个过程中,国民拥有多少闲暇,如何拥有,又如何使用这些闲暇,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之一。
  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开始放缓后调整质量,而我们关注闲暇经济,掀开硬币另一面的时机也同时到来。
  今年是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第六年。“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携手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历时4个多月,描绘2011年中国经济脉络走势,探测未来发展的内驱力。
  本次调查的一个新特色在于,增加了对国民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的调查,不但从消费、民众注意力、经济预期等方面反映了客观民意,也从闲暇和生活方面反映了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基础所在。
  70%的人每天休闲不到3小时
  今年,我们首次对国民的休闲时间数量进行了调查。70%的受访者,日均休闲时间少于3小时,从国际对比来看,这部分人处于奔波劳累、闲暇缺乏之中。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忙碌不堪。
  总体上看,中国人的休闲时间不太充分。这吻合了大多数百姓的直观感受,也吻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处于经济腾飞阶段的工业化国家,休闲时间基本上都偏少。如1960年代的日本和韩国,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
  从经验数据看,休闲时间和经济增长率大致呈反比胀率呈反比的菲利普斯曲线。但是,劳动经济学的理论预测是,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休闲时间和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同比增长。休闲时间增加是一种福利体现。如果说国家需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话,个人的增长质量提高就表现为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健康寿命。因此,休闲时间在这里成为国家和个人在增长方式转变上互通有无的桥梁。

    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幸福?
  休闲时间较少,意味着什么?
  社会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显示,休闲时间充裕有助于提升幸福感,而休闲时间少,过于忙碌,会降低幸福感。
  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现阶段,幸福感主要由收入决定,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休闲时间、健康状态、婚姻质量等)。这种幸福感的收入决定论迎合了目前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特点,但从休闲等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上,也可以看到未来中国人幸福感的需求走势。
  根据调查,休闲时间排名前十的省会城市(十大休闲之城)是:贵阳、海口、广州、杭州、拉萨、成都、重庆、太原、福州和长沙。幸福感排名前十的省会城市(十大幸福之城)是:拉萨、太原、合肥、天津、长沙、呼和浩特、石家庄、济南、银川、重庆。
  可以看出,休闲时间多进而幸福感也强的城市占了四席:拉萨、重庆、太原、长沙。这四座城市,幸福感之所以跻身前十,除了由其市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决定外,市民拥有较为充分的闲暇也是理由之一。
  另外六座休闲充裕的城市没有进入幸福十强,主要的原因是收入水平和个体因素(健康状况、情感质量等)拉了后腿。
  在此,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十大休闲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八席,这些城市环境优美、服务业繁荣,展现出很好的休闲经济特点,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大。二是,十大幸福城市中北方城市占了七席,这些城市最近几年GDP增速显著,收入带动幸福,实现了短期内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互相促进。在一定时期内,北方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将紧密和收入提高挂钩,但是,幸福感提升的幅度将越来越受休闲、健康、情感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在感觉“很不幸福”的受访者中,有19.31%的人没有休闲时间,而在感觉比较幸福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4.52%。同时,引领经济增长的产业也需要向服务业调整,方能保证增长的平衡和质量。
年收入10万元是休闲门槛
  忙碌的城市总有一些共同点:外来人口多、快餐店多、交通便利、物流兴旺、城强民富、跳槽现象频繁、品牌消费流行、交通事故多、排队多、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堪忧等等。而闲暇的城市却各有各的姿态:一张八仙桌,一壶浓绿茶,树阴下、门庭间,麻将、棋牌,是很多南方家庭居家旅行的必备单品,哪怕吃吃喝喝都是工作的状态。慢节奏的生活,不等同于游手好闲,当然也未必就是“有闲有钱”。
  根据“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数据显示,休闲时间较少,也就是最为忙碌的地区集中在辽东半岛、长三角和京津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当前经济发展较快、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
  从这个分布看,闲暇经济研究中的“闲钱悖论”(有闲和有钱不能得兼、收入高的地区通常休闲时间少)表现得较为明显。尤其,人均收入处于国内顶端的北、上、广的休闲时间在所有343个受访城镇中的排名十分惹眼:北京的休闲时间排239位,上海排177位,成为中国最忙碌的城市之一,广州的表现勉强及格,排第95位,成为在休闲和收入上较为均衡的城市之一。
  休闲,是对工作的替代,是种比较昂贵的商品,需要用收入来购买。在收入水平没有越过“休闲门槛”之前,在社保水平没有达到“休闲安全线”之前,人们无法实现“有闲有钱”的和谐状态。人们只能牺牲收入去换取休闲,或是靠减少休闲来获得更高的收入。
  本次调查证明,年收入10万元大概是收入上的“休闲门槛”所在: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较低收入人群中,12.01%的人没有休闲时间,休闲时间在1~2个小时之间的比例最大;而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较高收入人群中,只有5.87%的人没有休闲时间,休闲时间在2~3个小时之间的比例最大,休闲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高达33.87% 。
  本次调查中,70%的受访者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也就是说,大部分国人依然处在“闲钱悖论”的挣扎之中,并无法保证同时拥有高收入和高闲暇。
  如何摆脱这种挣扎,如何实现自由和快乐。闲暇经济理论指出:第一,在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调整和社保提升势在必行,这是对闲暇的基本保障;第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生活方式的转变来配套,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高效地积累人力资本、营造优良的制度氛围、提高国民的消费动力、激发原创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此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和活水之源;第三,学会工作,更要学会休闲、学会生活。
  “闲暇经济”将成为文化发展的先导,成为“生活引领经济、自由激发创新”的新经济形式。这种新经济的表率,就是遥远而美丽的北欧地区。该地区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国家群,北欧五国的人均收入在最近20年稳居全球的前二十名,同时,北欧人的休闲时间和休闲活动也走在全球的最前列。这是一个典型的“有闲有钱”的社会。北欧人用更少的时间,获得了更多的收入,玩得更多,挣得更多。
  国人的休闲时间不够充分,但更让人遗憾的是在闲暇时间内的休闲安排。
  调查显示,国人最热衷的休闲活动是“看电视”和“上网”,这两项选择并不受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表现出稳定性和全民性。同时,体育健身、学习培训、社交娱乐的从事比例很小。被动而消极的休闲活动,占据了国民大多时间,大众休闲时代仍未到来。
  看电视和上网这类活动,在闲暇经济学研究里,都算是相对被动型的休闲活动。而当一个社会休闲活动单一,且多是从事这种被动型的休闲活动,不利于提高从事者的效率,不利于激发创新思维时,我们通常认为,大家患上了“休闲病”。
  如果说这几十年,中国人激发出了无穷的工作热情,学会了如何工作、如何挣钱的话,那么现在,或许已经到了该学会如何玩,如何花钱的时候了。有一种说法是,不会玩的人,就不会学,这是闲暇经济研究的一个真理性命题所在。
  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大源
  幸福感源于对未来的预期《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北京报道
  从2006年关注幸福感开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大源和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生活大调查”一起走过了6年的时间。“老百姓从来不用GDP来衡量幸福。”2012年,对比6年的数据积累,胡大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与老百姓幸福感最密切的就是对未来的预期。”
  收入问题连续四年成为“第一难题”
  收入问题在6年的经济生活大调查中都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
  胡大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中国百姓预期自己收入会增加的比例达到了54.4%,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人对今年的收入增长是有信心的。具体到地区,胡大源介绍,最为乐观的受访者来自上海、重庆和海南。而从年龄段来看,这6年对收入增加最有信心的,始终是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这一结果也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年轻人的特点。”胡大源说。
  调查显示,2011年,百姓最关心的国内经济生活事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上涨,第二位是个税免征额的提高。“显然,这两件事都跟收入有关。”胡大源说。与此同时,在2012年百姓最期待改善的问题中,排在首位的仍然是收入状况,高达65.25%的受访者选择了“希望未来收入状况能有所改观”。而且在本次调查中,列出的6种家庭困难中,被选择最多的选项仍然是收入(54.62%),收入问题已经连续4年排在百姓家庭主要困难的第一位。“这表明如何切实提高百姓的收入、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民生仍然是我们面临的艰巨问题。”胡大源说。
  50%的人认为房价会下跌
  在历年的“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房价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两会记者会时也明确表示,“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
  楼市调控政策虽然密集出台,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也处处体现在受访者给出的答案之中。
  在今年的调查中,有30%的受访者认为,2012年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价会下跌10%以内,21%的受访者认为会下跌超过10%,24.5%的受访者认为房价仍会保持现状不会有太大变化。预计房价下跌超过10%以上的城市前三位是南昌、沈阳、杭州;预计房价上涨超过10%以上的城市前三位是昆明、南京和太原。
  胡大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排名在前三位的有买房意愿的省份是黑龙江、广西和海南。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预计房价下跌或上涨的前三位城市,都不属于这三个省份。胡大源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者没有“追高”或者“逢跌买入”等“投机”心理,更多的是“刚性需求”。
  不过,胡大源也指出,调查显示,2010年有买房意愿的人占41.6%,但2011年实际买了房子的人只有24.88%。这一数据的变化也正说明了房地产调控正在影响人们的购房心理,降低了人们的实际购买力。“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编委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动车商情网  

GMT+8, 2024-12-23 23:57 , Processed in 1.1198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电动车商情网 www.cebike.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