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论坛

标题: 新能源汽车:市场战略选择的关键之年 [打印本页]

作者: 爱你的小平    时间: 2012-7-20 09:29
标题: 新能源汽车:市场战略选择的关键之年
2011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经历挫折的苦涩。在这一年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政府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良机。
十年发力,中国一度希望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向标。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大幅波动、产能过剩、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考验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杭州电动租出车上演了春天里的“一把火”,给如火如荼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泼了一盆冷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步较早的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2011年,真正用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资金还不到1亿元。而财政部此项补贴预算为50亿元,仅发出2%。
政策给力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对于一个刚刚萌芽的新兴行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为新能源汽车实现大规模市场化的关键一年,2011年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汽车企业都从不同角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新能源汽车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2011年2月25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车船税法》第四条中规定,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按照同类车辆适用税额减半征税。
2011年7月14日,科技部出台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新能源汽车被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化工程。
政策与规划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保障。
为继续引导和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逐步降低油耗水平,根据行业节能技术进步、油耗标准推进等情况,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决定对现行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进行调整。
回顾201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试点城市不再扩容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趋于理性的重要标志。2011年11月10日,为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和示范产品生产企业均提出更多要求。
尚未迈过10万辆产能门槛
虽然纯电动汽车“手握”国家最高政策补贴的“尚方宝剑”,但受制于价格过高、充电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甚至发生电池爆炸等安全隐患,距离政府要求量产的目标,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但实际进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统计数据显示,自试点工作启动一年多以来,全国25个试点城市仅完成新能源车推广目标的38%左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1万余辆,并且大部分是混合动力的公交车,私人购乘的纯电动只有1000余辆,与推广目标相去甚远。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10万辆的年产能是一道坎。只有迈过这道坎,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形成产业化,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停滞不前,主因仍在于“买不到、看不到、开不久”,加上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频传,也使得安全性问题浮上水面。诸多不利因素,都使得官方及车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保持观望态度。
归根结底,真正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是要消费者愿意掏钱购买,市场的选择权仍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建立,仍要靠私人乘用车才足以撑起市场。
虽然新能源汽车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但政策理想和市场现实往往存在落差。我国各地新能源汽车项目缺乏统一策略,重复研发导致资源浪费,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另外,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但最终要靠私人乘用车才能撑起市场规模。
因此,如何让消费者愿意掏钱购买新能源汽车,才是最难克服的问题。
外资车企抢滩中国市场
2011年,宝马、奔驰、日产、通用、丰田等跨国巨头相继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规划及推进时间表,一些外资品牌旗下的成熟电动汽车产品将大规模登陆中国市场,众多外资车企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中国战略定为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宝马、奔驰、日产、通用、丰田等跨国巨头纷纷发布了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及推进时间表,他们的计划显示出:从2011年年底,这些外资品牌旗下的成熟新能源汽车产品将大规模地登陆中国市场。
一直被视为“混合动力鼻祖”的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2011年10月22日,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TMEC)正式在江苏省常熟市开建。通用汽车率先争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急迫心情,表现在2011年的一系列举动中。比如在2011年9月底,“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一期已正式落成,2011年10月底,上海通用汽车一次性地展示了六款新能源汽车。
奥迪也公布了其全球电动汽车战略。奥迪将在中国开始A1和A3两款电动车的路试,2015年开始,一汽奥迪将逐步国产奥迪全系电动车型。宝马中国发布了近年来在新能源车研发与市场化方面的最新成果,搭载宝马自身研发核心动力总成的ActiveE将于2012年开始实路测试。
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正从世界不同的方向,大规模地登陆中国市场。跨国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发起强烈攻势,这一现象越发凸显争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主动权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且不论外资车企气势汹汹的进逼背后,依然存在着电池等困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共性问题,主场作战,地利、人和的优势都是中国企业可以抓住的独有机会。
关键核心技术仍未有大突破
发展新能源除了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外,更重要的是破解新能源车的技术瓶颈和改善车辆使用的基础设施。据业内专家分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技术是主要瓶颈。如果技术无法破解,不仅难以造出安全可靠的新能源车型,同时也无法降低造车成本,最终无法惠及于民。
一份研究中国电动汽车现状的报告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很快,政府态度坚决,但仍面临技术不成熟、产业瓶颈、基础设施滞后以及相对同等配置的传统汽车而言价格过高等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增长。
“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则定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是“起步不晚、发展不慢、基础不牢、差距存在”,中高端技术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我国面临决战关头,必须继续加大攻关力度,推动我国汽车工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迅速转型,否则将会形成新一轮的技术引进高潮。
此前,我国多家车企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全力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但就目前来看,仍旧没能解决新能源汽车成本高、车速慢、行驶时间短等问题。市场的冷遇反映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在技术上的瓶颈,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许多短板,尤其是在打造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刚刚起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和跟踪外国技术阶段,主要设备和材料都依靠进口。“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不过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实际上没有与国外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差距仍大。”世界电动车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说。
有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关键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功率器件上,国内基本上没有布局。
作者: 金韦休要    时间: 2012-9-28 16: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电动车论坛 (http://cebike.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