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电动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为何如此迷茫?
[提要] 多年来充分享受没有约束(国标)红利的电动车产业,终于在新国标出台之后企业集体性出现了迷茫与恐惧!
多年来充分享受没有约束(国标)红利的电动车产业,终于在新国标出台之后企业集体性出现了迷茫与恐惧!
据电动车商情调查显示,从新国标出台截止到今日,大约有90%以上的整车企业对搞什么样的车型拿不定注意,对未来的符合新国标要求的电动自行走势,缺乏信心。
同样,零部件企业如电池、电机、控制器和充电器等厂家究竟设计与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符合新国标并满足整车企业的需求,也显得有些迷茫与不知所措。更让零部件企业焦虑的是,整车企业对要求什么零部件,给不出准确的判断与肯定的指导性意见。
尽管零部件与整车企业彼此在沟通与协调,但彼此希望对方给与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拿出肯定的方案,成为了当下电动车产业所面临的一道“风景线”。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整车企业创新严重不足,长期以来严重依赖零部件企业的现象在新国标到来之时已经集中地爆发出来!
对于上述的结论是否有足够的依据?电动车商情给予几个实例进行验证:
在车型设计上
除了几家龙头企业之外,绝大多数的整车企业都希望车架企业提供样品。要知道,车架设计对于整车企业来言,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整车企业依赖他人提供样品,或者买断设计,行业必然出现产品外观的同质化的现象。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整个行业就是走的这条路径:设计厂家抄袭摩托车外观,然后开发模具制造塑件,整车企业看塑件进行采购,整个行业的高度雷同化所造成的结果是,98%以上的整车企业根本不具备车型的设计能力,外购所有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截止到目前,大约仍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仍然采用这样的制造模式。
在电机产品上
目前为铅酸电池做动力的电机,几乎99%的制造企业拿不出发明专利。这种称之为无刷无齿的电机,除了免维护的优势之外,其余的都丝毫不具备任何的优点。尤其在能耗、扭矩、耗材、重量、体积等方面早已被人们所诟病,改进这样的电机,需要整车企业与电机企业协同配合。然而,电机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整个企业根本会参与这样的研发,结果导致电机企业所赚的仅仅是微薄的列润,而且在整车企业面前没有尊严。
在充电器上
防止过充所引发的短路,不仅应该在使用的材料上进行完善和补充,而且在技术上再进一步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充电器的质量与性能完全能获得技术上的要求。
然而,由于整车企业设定的采购价格天花板,以及市场销售与消费者使用环节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导致充电器的质量与性能成为与整个电动车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一个“环节”。
但是,充电器名声受到的伤害不能归咎于充电器本身,而是应该归咎于三大方面:
一是管理部门的监管。作为管理部门有责任对这个产品做出强制性的要求,制造充电器不能采用塑料外壳,而必须采用铝材,尽管铝材的成本与塑料的成本上涨,但由于铝材的燃点远远高于塑料,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充电器着火的问题;
二是从目前的现有的技术上完全能开发出可以进行有效防止过充的充电器,但是几乎所有的充电器厂家都在降低成本上动脑筋,整车企业没有一家参与或涉足其领域进行共同的设计。
在电池上
轻量化、高能量化、锂电化将成为新国标实施之后电动车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电动车采用的铅酸电池占到了市场份额的95%以上(整个市场份额的比例)。但是,按照目前这些企业的产品结构来看,(除了龙头企业之外)几乎都是产品单一的铅酸电池。重量轻、体积小、比能量高、安全性能好、与铅酸电池相比价格基本接近甚至更低的新能源电池,正是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然而,目前这样的新能源电池还没有在电动车行业里出现;或者已经出现,但不是我们行业内的企业研发与生产。
由此可见,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正如绿源董事长倪捷所言:
电动自行车的技术水平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电动自行车安全可靠高性能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一直存在;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管理制度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之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
因此,作为企业尤其是整车企业,要有足够的认识。否则,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是低效率的。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811/2018110911131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