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电摩依然要看电动车企业,摩企想分一杯羹?还早着呢!
[提要] 重庆摩博会即将召开,不少摩托车企业都将有电摩产品集中亮相,摩企做电摩看似专业,然而却有不少隐忧。
重庆摩博会即将召开,不少摩托车企业都将有电摩产品集中亮相,摩企做电摩看似专业,然而却有不少隐忧。
自新国标出台以及电摩资质+3C认证,无形之中让电动车分成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两家人”。由此造成的结果很清楚:电动自行车企业进入到电摩变得极为不容易,电摩准入的高门槛把大约90%以上从事电动自行车的企业挡在了电摩制造的门外;相反,摩托车制造企业,找到了进入电摩的机会,许多摩托车企业都有进入电摩制造的冲动,其中大约一半左右的摩托车企业已经或进入到电摩领域。
于是,电动车行业有砖家预测:未来的电摩市场由摩托车企业主宰,电动车企业将把原先打下的江山拱手交给摩托车企业;甚至有摩托车界砖家放出豪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出台并在明年4月15日实施,预示着电动车制造电摩时代的终结,摩托车企业制造电摩时代的开启!果真如此?
在此,小编给摩托车企业泼一下冷水,理由在这几个方面:
摩托车企业制造电摩没有成本优势。电动车企业把电摩推向市场最成功的六大要素:一是价格成本、二是产品成熟度、三是替代摩托车、政策宽容、地方政府从放任到支持和老百姓逐渐的接受。
江浙粤津鲁等地电摩板块的崛起与壮大,并大量蚕食摩托车的市场,除了政策禁止或限制摩托车进入到城市给电动车企业制造电摩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之外,电摩在当时价格远远低于摩托车,成为了被老百姓接受的主要因素。在电动车大量制造电摩的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摩托车企业几乎都置身于电动车市场之外,成为观望着而不是参与者和竞争者,由此导致摩托车企业制造电摩几乎成为了旁观者而被市场抛弃者。在长达10多年的没有新国标制约的时间里,虽然制造电摩几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但参与其中的整车与零部件的企业经过市场充分和残酷的竞争,已经把电摩制造得“尽善尽美”,电动车企业形成的制造电摩产业链优势获得了充分的体现。因此,电摩名分虽然属于摩托车,但制造的优势却属于电动车企业。
电动车产业经过长期的积淀,品牌优势已经形成并已延伸到电摩品牌之中。电动车企业从诞生截止到目前已经长达20多年,其中电摩的兴起并迅速强占电动市场,到占据“半壁江山”,仅仅只有12年的时间(从2006年开始,电摩款型开始逐步兴起)。在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台州板块与无锡板块的崛起,形成了一批制造电摩款型如雅迪、爱玛、新日、绿源、立马、绿佳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不遗余力地市场营销,并在销售渠道上迅速布局,基本上确立了全国的市场渠道格局和品牌的格局。
在这当中,摩托车市场份额的逐步萎缩,与电动车市场的渗透与扩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新国标出台之后将电动车划分为电动自行车和电摩两大行业,无法改变市场已经形成的电动车企业占领电摩市场的格局。
尽管电摩归为机动车属类,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认可电摩就是摩托车。电摩制造必须持有行业资质给摩托车企业提供了机会,但不可低估的是,电动车企业经过这么多年来沉底尤其是这几年当中为了适应制造准入门槛的条件,电动车龙头企业都已经获得电摩制造的资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电动车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大量推出了电摩产品进行全国渠道的布局,具有明显先入为主的性质。相反,摩托车企业在进入电摩市场上显得先天性不足,主要表现在:渠道上的局限性:摩托车的销售网络与渠道相对少;经销商经销电摩还处在犹豫不足中,尤其是选择品牌上更是裹足不前,使得摩托车企业拓展电摩市场举步维艰;电摩与摩托车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使得消费者在选择电摩或者摩托车推广的电摩品牌难以形成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优势上。
电摩作为机动车被限制进入200多个大型城市,一定成熟上制约了电摩的发展空间,由此加剧了与摩托车之间发生的正面竞争。应该看到,随着今后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之后带给消费者收入的减少、以及电摩经过扩张之后的市场饱和,电摩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升级。
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经形成的电摩市场格局和已经电摩市场中跌打滚爬多年的电动车企业仍将成为电摩制造的强者!摩托车企业要想在电摩市场中抢夺市场份额,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没有其他的办法可行!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809/20180921101547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