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标一个环保督查竟然击垮一大批企业,背后的问题令人深思!
[提要] 不仅如此,地方管理部门不断对诸如电池生产过程,塑件、铁件等零部件烤漆等涉及到环保安全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一发现问题马上就强制要求企业停止生产。
进入今年,许多零部件与整车的企业日子尤为不难过:除了销售市场竞争越来越惨烈、产品价格越做越低之外,就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新国标正式出台,并于明年4月15日正式实施。新国标实施的同时,产品必须经过强制性认证方能进行市场销售。不仅如此,地方管理部门不断对诸如电池生产过程,塑件、铁件等零部件烤漆等涉及到环保安全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一发现问题马上就强制要求企业停止生产。
据电动车商情了解,铅酸电池大约90%以上的企业被地方管理部门紧盯,包括部分电池大型企业在内,所属的极板和组装企业都被环保部门查出违规的工艺,要求整改获得环评验收通过才能开工生产,造成电池企业十分地恐慌。有的铅酸电池企业迫于存在的环保问题不得不暂时性关闭生产线,等环保严查之后再开工。
电动车零部件——铁件的喷漆和烤漆企业,更是被地方环保部门全天候严管,甚至将无人机不间断地派往工厂的上空进行实时监控,收集各种环境监测数据,一旦发现超标排放,监管部门立刻便出现在企业的门口。而有的整车企业尽管有自己的烤漆企业的,可地方管理部门却安装了环保监控设备,随时随地到企业现场进行抽样检查……可见,管理部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不仅如此,电动车消费也麻烦不断,例如,电动车充电起火、自燃等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导致火警火灾事故频发、人员伤亡不断,公安部也不得不专门出台规定:严令禁止电动车停放在公共建筑内的走廊或室内、严令禁止电动车在公共设施内的地方进行充电……电动车产业至今,问题不断,折射出产业发展的脆弱,那么造成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
追求低成本制造优势带来的恶果
一个国标出台还没有正式实施,就把许多的企业吓着了。为什么?许多整车企业截止到今天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的组装型企业,在没有实施新国标之前,可以选择更低的零部件;大量的没有任何环保装置的零部件企业可以向市场提供更为廉价的产品;即使整车需要通过地方检测部门的检测,但整车企业完全可以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通过的样车与真正销售给经销商的车辆完全不一样!低成本驱动的电动车制造,使得整车的价格越来越低,质量也随之降低。虽然外观在改变,但质量并未提高。
自顾自的销售模式,导致电动车产业“链”不健康
最为典型的就是整车企业根本不顾电池与整车匹配的问题,只把裸车销售经销商就完事;经销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销售整车时,把自配电池与充电器作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导致充电效率不高、安全存在隐患、电池质量下降等突出的问题。
各地对市场产品的抽查标准与要求不一
我们经常听到各地不时存在传来对产品市场抽查的结果,判某某产品不合格。但是,地方部门是否能真正抽查出存在质量问题的车辆?一旦抽查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车辆是否采取立即禁止销售的办法,实行强制召回措施?地方部门抽查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还是出于地方管理要求而采取的某种经济利益挂钩的行政手段?等等。这些不是按照严格管理而采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电动车企业重视价格竞争优势的问题。
实际上,新国标出台并实施、3C认证、环保整治这些措施都是要求企业做负责任的对社会有贡献的社会主体。但是,部分企业长期以来“浑水摸鱼”的经营方式,在产业逐渐规范、市场逐渐理性、管理部门不断提升监督检查之下,陷入了难以为续的困境,这些企业的脆弱并逐渐沉沦对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807/2018071214301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