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难如登天,铅酸电池企业为何在新能源圈难有作为?
[提要] 铅酸电池企业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频繁,导致从事铅酸电池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却越来越少
铅酸电池企业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频繁,导致从事铅酸电池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却越来越少,包括行业巨头在内的铅酸电池企业基本上都处于盈亏点上左右摇摆。不仅如此,这些企业占用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进行滚动,好在对市场对经销商具有掌控能力的龙头大企业,才具备充足的现金流,而那些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日子并好过。既然铅酸电池竞争如此的惨烈,为何不抓住电动汽车新能源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呢?
据调查,在近五六年的时间里,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得到了政策大力支持的好时机出现,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获得高速发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大力支持的新能源产业获得了大约4000多亿元的资金追捧,从而使得从锂电池上下游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然而,铅酸电池企业虽然看到了这样巨大的机遇,却始终徘徊其外,尽管部分铅酸电池企业也投入不少资金尝试进入到电动汽车领域,譬如,采购比较高端的电芯制造设备,专门制造与电动汽车配套的锂电池,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而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而有的铅酸电池中小企业曾经尝试投入资金进入锂电池产业,譬如锂电池PACK(电芯组装)或者购入小规模的电芯制造基本上都已失败而草草收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坚持下去。为什么铅酸电池企业做不好锂电池?这里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在此,电动车商情进行剖析:
用做铅酸电池的办法来做锂电池。
这是铅酸电池企业为什么做不好锂电池的核心问题。一些铅酸电池的老总以为,锂电池电芯和PACK的制造与铅酸电池制造的原理基本上差不多,为此,在硬件的投入上总以铅酸电池做比较,低成本制造成为了许多铅酸电池老板做锂电池的指导思想。
因此,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锂电池制造水太深,不愿再投入。结果使得制造的各个方面存在问题而失去信心。
铅酸电池企业基本上都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缺乏政策的有利支持。
说穿了,玩锂电池产业要玩大,玩小必死无疑。我们查一下许多锂电池的企业,做得好的基本上都是有这几个概念:当地管理部门涉足参与其中,甚至涉入很深。以锂电池三大巨头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动力为例,这三家企业的背后都有当地国资委的大量资金注入在扶持。
还有具有大量社会资本参与,例如风投、产业资金等参与。相反,铅酸电池企业做锂电池基本上都是以“自慰”型的,管理部门的资金基本上不关注,除非企业通过银行资金运作,这必然导致这些企业在锂电池项目上做不大的结果。
没有锂电池的技术支撑与人才积累。
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一样,铅酸电池企业的资金积累并不雄厚,许多铅酸电池企业看上去摊子搞得很大,但企业自有资金并不丰沛,因此急功近利的心态浓厚,以短平快思路进入锂电池行业,这就造成了做锂电池先天性的不足。而在技术上更没有积累,或者积累的基础很薄弱。由于锂电池是一个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淀。
但是,由于锂电池产业发展迅猛,人才和技术高度的奇缺,尽管锂电池项目很多,而人才与技术却严重跟不上产业的发展。相对而言,铅酸电池企业根本没有技术与人才的积累,加上资金不太充裕,高端人才留不住,而所谓的人才却流动性很大,形成了铅酸电池做锂电池产业的软肋。
规模与低成本优势让企业急功近利表现得淋漓尽致。
铅酸电池企业做锂电池基本上采取的成本与规模优势。但是这种“粗暴、简单”的推广模式,不太适合锂电池。锂电池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合作需要非常高的紧密配合,不是像现在的铅酸电池维修市场非常成熟,不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设备来保证产业维修的质量。相反,锂电池推向市场之后,由于售后缺乏快速的维修与技术保障,导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矛盾重重。
随着新国标出台的临近,整车重量不得大于55公斤的严重限制,将给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引起铅酸电池企业的重视,未来的电动车市场是属于后来居上者。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805/2018052110242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