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背后普遍的现象告诉大家:电动车艰难的日子可能悄悄来临!
[提要] 电动车企业最近几年出现快速的变化,其主要的特征是,行业的品牌在快速的集中,中小企业销量已经出现了快速的下滑,日子越来越艰难。
电动车企业最近几年出现快速的变化,其主要的特征是,行业的品牌在快速的集中,中小企业销量已经出现了快速的下滑,日子越来越艰难。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制造基地所在的地方官员根据最近调查的情况向电动车商情介绍道:他所在地区的电动车制造企业,其经营状况差距很大:规模超过20万辆整车企业,电动车销量、现金流、产品赢利能力、人员结构等数据情况与去年相比还是略有下降的趋势,但总体还是处于可控状态;规模在15万辆以下的整车企业,经济指标情况与去年相比已经出现普遍下滑的趋势;规模在5万辆以下的企业,无论是现金流、产品销量、还是企业的应付款等指标同比出现了恶化的现象。该官员对规模超过50万辆以上的整车企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规模超大的整车企业经济指标情况基本良好。从这些比较笼统的概括性描述可以看出,电动车整车企业已经出现了快速的分化。
但是,还有一组电动车零部件企业的数据却难以让人高兴起来。这些数据揭示出电动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状况已经处于险恶的状态,比较典型的是:采购商的应付款越拖越长,有的零部件最长时间,已经超过半年时间,也就是说,零部件企业的资金周转一年只能2-3次;供应商的应收款居高不下的状况,已经令零部件企业的资金处于紧绷的状况。因此,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如此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推升了零部件企业经营的风险。
尽管应收款不断的堆积,压得零部件企业喘不过气来,经营风险陡增,但还是有大量的零部件企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整车企业苛刻的要求。这就是零部件企业制造的产品没有专一性、垄断性的特点。还有目前的现象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的电动车产业仍然处于低层次上的竞争!
真正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零部件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出现。
以塑件企业为例:塑件企业所有开发的产品只是外观实用专利;铅酸电池内化成已经在整个行业成为一种通用性的工艺,几乎没有任何的技术壁垒,从铅材到极板生产(我们所说的铅酸电池上游)已经非常的普通化,企业生产只有规模化才能获得优势,这就是价格竞争的必然结果。控制器、充电器技术还没有取得真正的突破:高电压控制系统转化为弱电压控制系统;铅酸电池的充电时间一般还是要在3-5个小时,快充技术即使有使用,但会对电池形成伤害,真正将快充技术运用到电动车上,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做到。
组装型的特性依旧,而且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密集程度较高。目前所有的整车企业尤其是铅酸电池电动车企业,没有任何的技术可言,特别是中小整车企业,仍然没有摆脱组装型的特色,在规模效应优势凸显的当下,必死无疑。
大企业小零部件的概念让零部件企业创品牌之路变得十分的漫长。由于整车企业品牌过于强势,以及整车企业在采用零部件(除了电池之外)上还没有实现通用化和标准化,各个强势整车企业在零部件上自成一体,这就约束了零部件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如果,电动车零部件企业出现诸如禧玛诺、博世等这样强势的零部件制造商,不仅整车企业品牌优势能进一步体现,而且能使电动车产品的档次得到提升。可惜的是,几乎多有的零部件企业目前都陷入到价格优势性价比优势的泥潭里,导致价格一杀再杀。没有利润的制造,怎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整车企业对技术投入不感兴趣。截止到目前,整车企业几乎拿不出一件像模像样的技术发明专利。整车企业既高度控制零部件企业、又严重依赖零部件企业,这就是当下电动车行业的特征。实际上,对于一下规模大整车企业具有非常充沛的现金流。但是,这些大企业在技术投入上显得非常地小心翼翼和吝啬,而这些企业所投入的技术无非就是外观,至于用于电控系统的投入则很少。而每年投入的外观设计,也仅仅是小数字,这就是导致整车企业之间的产品外观重叠现象十分的普遍,这既是品牌之间价格战的重要起因。
现在电动车行业已经面临两大夹击:一是共享单车,另一个是共享电单车的租赁。由于实体店销量的大量降低,经销商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从纯销售开始转移到销售和租赁并举的方向转移来维持生存。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706/2017061314092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