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整顿!罚款!问责!国务院第四次环保大督察开始!
[提要] 电动车行业作为中国粗放式发展产业的一部分,自然难以独善其身,成为督察的对象之一。自四月份开始的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五月底已经结束,遍布全国的7个督察组共计受理举报35523个
什么是督察?最近这个词在行业内出现的频率颇高,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督察就是:关门!整顿!罚款!问责!
电动车行业作为中国粗放式发展产业的一部分,自然难以独善其身,成为督察的对象之一。自四月份开始的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五月底已经结束,遍布全国的7个督察组共计受理举报35523个(其中,来电举报20811个,来信举报14712个),经梳理分析并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被督察地方交办有效举报28966件。地方已办结23599件,责令整改20359家,立案处罚7086家,共计罚款33587.86万元;立案侦查354件,行政和刑事拘留355人,约谈6079人,问责4018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国务院部署开展第四次大督查来了!
据中国政府网5月31日消息,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通知。
环保督察已成常态
大规模督查中,数量惊人的“散乱污”企业,是环保执法人员紧盯不放的重点对象。“散乱污”企业大致有这样一些特征:没有工商登记、没有环保手续;工艺落后,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任何治理设施、污染较重;不符合当地规划布局。这也是为何很多电动车企业上榜的原因,因为入行门槛低,很多企业建个简易厂房上一套生产线(甚至没有生产线,作坊式生产)就开始批量生产,虽然装配污染并不严重,但烤漆、焊接等程序上的污染却不容小视,成为环保部门紧盯电动车及配套企业的关键所在。
为何国家对污染企业不妥协,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清楚。污染企业想方设法压缩环保投入,甚至环保投入为零,产品因此比运行了环保设施的正规企业便宜,破坏了市场公平,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层面看,这样的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负能量”,是有害的毒瘤。
电动车行业需要硬抗环保压力
从4月份开始,环保督查整治带来的影响不但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给电动车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一方面配套厂的关停导致原订单无法按时交货,而原材料积压和其他成本支出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部分整车销售或遭遇断货窘境,进而导致成本增加,而这部分成本又将会转嫁到产品上面;此外,除了配套和整车、销售等环节的影响之外,一些下游的废旧电池回收、维修配件等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也已凸显出来。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受影响最直接的就是那些中小企业,原有的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将面临冲击,一些企业或被迫退出。
对于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次整顿可谓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价格战、消费低迷的影响还未褪去,环保整治的浪潮又迎面而来。虽然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完全可以顶得住压力,而清理中小企业对这些大品牌来说或许还是件好事,但产业链受到的冲击必然会导致这些大品牌也必须承担成本上涨带来的冲击。当然,还包括短期内利润下滑、经营成本增加、订单减少、原材料议价空间收紧等等带来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706/2017060511052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