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企业说自己在亏损,你相信吗?
[提要] 不少企业抱怨市场不好做了,出货量在下滑、车辆单价下滑,整体的盈利水平已经大不如从前,甚至不少企业抱怨连年亏损,入不敷出。
不少企业抱怨市场不好做了,出货量在下滑、车辆单价下滑,整体的盈利水平已经大不如从前,甚至不少企业抱怨连年亏损,入不敷出。虽然不排除某些企业哭穷是做样子,但说的人多了,小编也有点被洗脑。
之所以说某些企业,是因为小编坚信电动车行业不可能出现全线的亏损,不然全年2000多万的产销量就是一个笑话,况且电动车行业大部分资本都来自民营经济,对市场冷暖非常敏感。如果电动车行业真的不好做,媒体预言的倒闭潮就不是星星点点,而是呼啸而来。毕竟当前行业有1000多个整车品牌,配套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小编认为部分企业所谓的亏损确实存在,然而存在的主要原因并非行业遇冷,而是与自己经营和资金状况有关。那么电动车行业真的不好做了吗?究竟哪些企业率先感受到了市场的寒冬?
01 粗放式管理已经难以适应行业发展
说到底,粗放式管理的企业,除非是国企,不然放在哪个行业都是最先被淘汰的那一部分企业。所谓粗放式管理即是企业在经济投入、成本控制、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生产环节中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运行体制,管理中只是为了完成某一既定目标,而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过程。
如今电动车行业人情关系非常普遍,亲戚管账、朋友采购,一个小部门恨不得设置三个部长等等现象在电动车企业中已经见怪不怪。当然,作为民营企业以跨国公司的标准去要求有点强人所难,但现实情况是这样的管理之下不单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人浮于事,而且容易滋生经济问题,矛盾重重。
小编曾跟一企业领导交流,对方坦诚如今在这个板块有不少企业推行向某集团企业借鉴的管理制度和生产制度,但无一都是因为执行过程中出现重重阻力而放弃。这位领导直言不讳地说,在这个板块没有一家企业有魄力将这项制度的开展到底。
这段经历让小编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个人认为电动车行业作为一个土生土长扎根民生的行业其实没必要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生搬硬套,人情管理、奖惩管理也好,制度管理、现代管理也罢,都不可偏执一方。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优点,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恐怕是未来几年电动车企业在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所能得出的共识性的结论。
02 市场遇冷利润下滑,债务压力凸显
除了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产品竞争力弱之外,不少企业在资金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前几年行业还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不少老板看到有利可图,从银行或者亲友那里筹资资金,准备大干一场。2014年电动车行业突遇寒流,行业从高速增长变成调整维稳,增长红利的快速消失让这部分匆匆加入的企业倍感煎熬。
银行贷款的利息,亲友借款的周转,所有压力都在公司的现金流上。盈利水平的骤减让企业感受到强大的资金压力。说到底这部分企业本来挣的是利润与利息、贷款之间的差价,当企业盈利足够支付利息与部分贷款的时候,就是盈利的。而现在每年支付利息贷款都变得困难,当然就成为所谓的“亏损”。
如今电动车行业已经不再是一座金山,而是一个有一定含金量但需要技术才能提炼的石头。中国经济诚然已经进入改革的阶段,消费需求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企业能否提高自身竞争力才是是否亏损的关键所在。国家在任何行业都提倡“淘汰一批、升级一批、扶持一批”,这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那些对行业未来太乐观期待市场回暖的企业,更应该躬身自省,看看盈利下降是否是管理出了问题,是否是产品出了问题,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抱怨,才能沐浴到行业蓬勃发展的朝阳。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705/2017051209011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