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的三大病态!想发展必须要改变!
[提要]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企业无价的资产。
时代的发展就像是一班京沪高铁,带着整个世界的人一路狂奔。电动车进入产业化时代已经十几年,按理说应该已经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轨道,但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按照传统方法经营的企业渐渐感受到危机,因此琢磨出了很多新思路。诸如互联网、高端化、智能化、安全化等方向都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在危机中丢掉了传统,体现在铺网络,无规划;价格战,无共识;产权,没保护。慢慢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电动车行业新的隐忧,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也将成为电动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课题。
只为铺货,区域保护形同虚设
电动车企业一直有低价车走量抢占市场以薄利多销的传统,尤其是在某些电动车成熟的市场,这一招往往能够收到奇效,但这也是建立在健康的渠道网络前提下,比如通过总代、分代层层执行。但天津会上,超低价车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违背传统的东西,而其种下的祸根也注定这些企业无法走向长远。
月均数万台的销量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近乎天文数字,背后的现金流和利润分成也完全可以让企业“一夜暴富”。那如何从月均千辆提升到数万辆呢?答案就是无休止的铺货!某些企业的招商会就像是一场热闹哄抢,企业也不管经销商是哪里的,只要付定金就签约。这看起来似乎无可厚非,但须知电动车行业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有着区域保护或者独家代理一说。比如某个城市的某个区域经销商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甚至一些企业在一个城市只设置一个代理商,就是为了保证经销商的合法权益。试想,谁也不想在一条街上不同的两家店卖同样的车子,这样一来,不但促销没法开展,价格也无法维持稳定,谈何利润?
拼命压价,企业之间互相伤害
价格战自古有之,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时期,只要不是一家独大的垄断行业,正常的价格竞争都会存在,毕竟作为一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手段,价格是消费者最为关切的一部分。电动车行业经历了供不应求、供需平衡、供大于求三个阶段,在以前企业之间价格战更像是夫妻间的爱抚,打情骂俏之间,没有伤害。甚至彼此一起“放价”刺激市场终端,彼此间的心照不宣可谓非常有默契。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约定俗成的默契体系已经崩坏,价格战上升成为生死攸关的一场战争。没有销量就没有资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就意味着破产,有企业哪怕微利也愿意卖车的原因就在这里。等待周转,等待市场好转,等待对手先死抢占市场空间,价格战已经被写成企业间互相伤害的剧本,这个“宫斗”无休无止。
产权意识,模仿侵权毫无下限
一款新车出现后,只要销路好,同款同源的模仿者就会出现,这已经成为电动车行业的一个通病。一年下来,专利打假的不少,起诉的却寥寥无几,维权成本高昂,又没有可参照的成功先例,大部分企业只能忍气吞声。然而还不止于此,近些年贴牌车也开始春风吹又生,因为成本低、高收益,让不少小企业动起了歪脑筋。
贴牌车之所以会泛滥,能够在市场上鱼目混珠,除了因为管理缺失、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维权成本过高等之外,与我们国家对造假、售假没有系统的整体监管与处罚不无关系。虽然表面上各种有关部门都设有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管部门,但实质上,各部门都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监管,落实到位。也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有效的监管和统筹,处罚措施也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企业无价的资产。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本应该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可是因为假冒贴牌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了品牌的形象,也给终端市场造成了视觉混淆。或者,这也正是电动车事故频繁出现的原因之一。厂家应该通过强化产品打假的执行力和效率,并联合全国各级工商政府机关,严厉打击假冒、贴牌行为,维护消费者和经销商利益。对于消费者来说,山寨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味追求“低价”与“贪小便宜”,只要相信便宜没好货、一分钱一分货,相信受骗或者买到假货的情况会大幅减少。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11/20161115083615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