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正面临着三面的夹击,要想突围有多难?
[提要] 电动车正面临着三面的夹击,要想突围有多难?
全球经济不景气。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从2014年起也进入到“熄火”状态——传统产业的产能全线出现严重的过剩。快活了10多年的电动车产业,近两年来日子逐渐地不好过起来,鼎盛时期的3000多家企业,变成了现在不到800家,而有规模量生产经营的整车企业已经锐减到100家左右。
虽然这是一个产业充成长期到成熟的必经过程,但是在成熟期的企业将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当下三面夹击悄然出现,并逼近所有的制造企业与广大的经销商们,具体表现在:
成本涨价与产品跌价的夹击。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几年将进入到深度地调整之中,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所造成的人民币贬值,已经从大量电动车原材料涨价中体现出来。我们不要以为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新的SDR五种(美元权重41.73%、欧元权重30.93%、人民币权重10.92%、日元权重8.33、英镑权重8.09)构成货币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就认为从此人民币会坚挺起来。但要知道,人民币的坚挺前提还是取决于货币的发行量和与财富增长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富规模越大、印发的货币相对应增加,货币才能保值,如果货币印发量大大超过财富增长量,那么,货币肯定要贬值。但是,一方面货币大量增加进入到中国的非实体经济领域造成泡沫经济,另一方面在实体经济中的老百姓因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也大量的下岗。这就是为什么电动车原材料涨价,而电动车却被迫降价销售、老百姓捂紧口袋不肯消费的原因。
现在,企业要从中突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抗击原材料涨价将无能为力,只能想办法让制造出来的产品有利润。为什么产品价格卖不高?原因很简单:市场上的电动车同质化现象普遍,而品牌还没有进入到名牌阶段,大家只能拼价格优势。
市场萎缩与产能过剩的夹击。市场已经进入到“天花板”状态,因为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容量则保持在3000万辆左右,而有些所谓砖家预测的我国电动车市场每年的容量可以达到4500万辆,那完全是在扯蛋,这是在忽悠企业、忽悠地方政府。今后若干年,中国电动车社会保量将维持在2亿辆上下的规模,市场消费主要来源70-80%将是存量,增量消费将下降至20-30%。说得明白些就是,电动车经销商赚的是回头客的钱,从未购买过电动车的新客户将越来越少。
这些新客户主要是90后、00后,他们对电动车的要求完全不一样了。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今后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消费者在减少的同时,还要与同行之间进行更加残酷的竞争。未来几年,行业将会是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优秀企业规模的做大,而另一方面薄弱的企业走向灭亡;打破市场萎缩的最好的办法,拓展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国外广阔的天地。一旦国外市场能拓展,所谓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国外市场的开拓并非是件易事,主要问题是国内同行之间无序竞争的问题。据了解,国内一些同行在进入到中东、东南亚、南美洲等市场中,部分企业不是补台经营,而是看到别人生意做成便把更低的价格推销给别人,以抢夺生意。在这个方面,中国的企业要好好向日本、德国等企业学习。
资本大鳄与垃圾企业的夹击。近两年来,“野蛮人”已经横冲直撞地闯入到电动车行业,这些非电动车行业的人,他们并不重视制造业,而是在想动终端客户的“奶酪”。他们并不懂一丁点的电动车知识,但是,他们会借电动车这个骑行的工具“支点”来撬动资本大鳄,从而获取让人意想不到的终端市场永久的“奶酪”,那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由此让人们感受到,互联网+侵袭到电动车行业不是幻想,而是真正变成了现实。有人说,一旦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联姻,就会把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
实际上,一旦传统产业搭乘上互联网+,将会让传统产业打遍天下无敌手。实际上,目前,不少资本大鳄已经觊觎电动车的终端市场,他们通过募集大量的资金,借助于互联网+的平台,建立了大有消灭经销商趋势的电动车租赁业。与此同时,电动车行业也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些垃圾企业也在蚕食着优秀企业的市场。这些垃圾企业不按规矩经营,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逃避追究,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电动车产业所面临着夹击告诉大家:埋头做好产品的同时,还要大量收集市场信息,通过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11/2016110308235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