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系列举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电动车交通秩序改观
[提要] 海口系列举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电动车交通秩序改观
让文明因子在血液里流淌
海南日报记者计思佳单憬岗
海口在变,这是一年来市民们最深刻的感受。
马路上,横冲直撞的电动车少了,斑马线前机动车常会礼让行人;车站候车室里,吸烟吐痰的不见了,“红马甲”志愿者在为旅客提供周到服务;小吃店里,脏乱差的后厨不见了,大家吃得放心……行走在椰城,随处可见文明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美好画面。
“海口一年多来的变化非常大,我对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充满信心!”今天,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夏伟东率中央文明办调研组一行,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俊,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的陪同下,调研海口“创文”工作,对海口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长效机制管出有序环境
8月1日,在解放西路金棕榈广场,一个市民随手将烟头丢在地上,城市执法人员立即上前制止并开出罚单。这是《海口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自今年6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开出的首张个人违规行为罚单。
抽烟、随地吐痰、吐槟榔渣……过去,在海口街头经常可见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有了《海口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我们执法人员有底气多了。”海口东站综治办执法人员林明伯说。
“文明是管出来的。”夏伟东认为,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在城市的良好管理体系下养成的,是依法依规“管”出来的。
海口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是另一个良好案例。海口上牌电动车的数量如今已超50万台,启动“双创”模式前,电动车逆行、超载、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去年8月起,海口交警大力整治电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如今,海口的电动车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市民杨女士说,交通秩序好转后,她放心地让上初中的女儿自己上下学了。
“真是翻天覆地、脱胎换骨!”今天下午,在海口市龙舌坡调研的中央文明办二局局长吴向东感叹道。去年开始,海口把小街小巷当作“天大的小事”来做。今年还将投入6.92亿元,改造小街小巷1576条。龙舌坡这条老街如今干净整洁,店铺招牌镶嵌上的镂空的“龙形”图案,隔离杆留白处点缀的梅兰竹菊的墙画,和过去脏乱相比,这里已是全新的面貌。
营造氛围传播文明风尚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不容忽视。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在海口的文明创建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海口2016年“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上,全市20个“最美家庭”、20个“好家风、好家训、好故事”家庭及20个“海口美丽阳台(庭院)”家庭获得表彰。
被命名的“最美家庭”中,有拾得6万元现金归还失主的马牙古拜家庭;有同时照顾瘫痪的公公婆婆,生活困难,仍坚持捐款捐物帮助他人的岑彩英家庭;有热心公益、关爱帮扶低收入群体、引导村民致富、四世同堂的吴利华家庭……
好人是一种向善的力量,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去年2015年“海口好人”表彰大会的现场,100位椰城好人从这里领走属于他们的荣誉。“其实文明的门槛并不高。”省卫生学校爱心协会志愿者黄小雪说,在了解了这些“海口好人”的事迹后,她发现原来奉献、诚信、责任、担当这些崇高的道德情操,也可以来自身边的普通人。
随着善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海口“好人”的队伍,聚集成“好人”群体,形成颇具规模的文明风尚。
全民参与争创文明城市
长效管理机制是为了让市民服从,营造文明向上的氛围是为了让市民从内心认同,但如何让文明素养内化为市民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呢?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让每个市民都能‘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我受益’。”夏伟东认为。
72岁的白爱萍是海口的“双创”名人,作为“双创”志愿者,她每天拿着大夹子上街,边巡查边捡垃圾,发现问题立马拍照向有关部门反映。如今,白爱萍还参与了多档电视台的节目,并且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节目《白阿姨来了》,通过各种方式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为激发市民参与管理、创建城市的热情,海口发起了“随手拍”“小手拉大手”“双创监督员”等活动。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从去年12月份起开展交通违法“随手拍”活动,截至7月25日,共采纳2.8万多条举报线索。海口交警支队支队长李辉说,通过这样全民参与、监督的方式,增强了市民的交通法治意识和参与交通管理的主动性。
在海口,文明正成为一种风尚,从一个人传向一群人,从一群人感染一城人。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愈加浓郁、丰盈,文明素养在每个市民的血液中流淌。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10/20161017095708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