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土壤足够肥沃,为何难有创新?
[提要] 电动车行业发展了十余年,有哪些变化?如果问一下在行业从业十年的老经销商,他会告诉你,车子确实变漂亮了,但利润确实比不上从前。
电动车行业发展了十余年,有哪些变化?如果问一下在行业从业十年的老经销商,他会告诉你,车子确实变漂亮了,但利润确实比不上从前。通常他们对技术进步只字不提,倒不是没有,而是相对于生活中其他行业的日新月异,电动车行业的确没有什么进步是值得夸耀的。
这是一件怪事,本来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该遵循量变形成质变的定理,就像工业革命也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诞生的。任何一个行业,当它的体量足够大、企业足够多、产品足够丰富、竞争足够充分,都会形成一个向着更高端发展的力。但仅仅在中国市场就号称拥有2亿的社会保有量,每年更是以2000万以上的产销量在前进的电动车行业,却并非如此。在这样一片看似肥沃的市场土壤中,电动车行业却显得生机暗淡。价格战、质量门、同质抄袭层出不穷,像是一片长满野草的处女地。
“大而不强,电动车行业政策前景不明”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动车行业创新匮乏的最重要原因并非是市场的利益驱动力不够,而是不明朗的政策。可以说,至少有七成的电动车老板进入这个行业是玩票性质的,也就是在行业还能发展的时候捞一桶金。他们很少有长远的规划,更遑论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研发创新。原罪不在他们,而在于电动车产业一直被政策忽视甚至打压的处境。
国家对于铅酸电池的管理一项很严格,在悄悄增加了4%消费税的之后,谁也不知道哪天是不是就会出台一个淘汰铅酸电池的时间表。配件领域尚且如此不确定,整车行业更是枕戈待旦、提心吊胆。这就是为什么虽然99年旧国标虽然极其不适合当下电动车行业发展现状,但仍有众多企业不希望出台新国标的原因。新标准是否会变本加厉限制,给电动车行业套上更紧的紧箍咒,谁也不知道。
电动车行业规模的庞大是建立在消费市场的刚性需求上的,而这一需求如今也受到遏制。上半年深圳禁摩禁电一度让行业走到悬崖路口,市场需求也可以被地方政府的一纸条文抹杀,可以被公共交通替代。深圳事件给予电动车行业最大的警醒并非是行业该走哪条路以迎合政府的方针政策,而是压根无路可走!地方政府可以轻轻松松就把电动车引以为傲的亲民属性抹杀!留给行业有志之士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试问,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谈创新、谈投入,你信吗?电动车行业大部分的老板信吗?因此,电动车产业看起来很庞大,但政策因素就将大部分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挡在门外,真正有创新希望的是电动车传统大企业,他们有资本与实力;是新兴的互联网品牌,他们有技术与营销。
“小而不专,价格战让竞争走向歧路”
小企业本身经营灵活、反应迅速的属性在电动车行业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小企业受困于知名度,在终端市场过于追求价格优势,这种风气促生了一大批低质低价的企业浑水摸鱼。小编在走访企业的时候,收到很多反馈,对于价格战厂家一方面表示无奈,另一方面也很推崇能把价格做低的品牌,认为那也是一种能力。诚然,电动车产业的配套体系已经很成熟,配套价格也很透明,这种情况下,能在不降低产品品质的情况下压低市场售价,确实是有不错的人脉和配套资源。但行业如今价格战的诱因并非这些品牌,而是那些牺牲品质、牺牲服务换来的低价格,这种不良的风气造成整个电动车行业对低价深恶痛绝。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降低价格作为一种标签无疑是大错特错的。低价往往是没有回头路的华山一条道,一旦“名声在外”,以后再想卖高价就很困难。中小企业更应该结合自身条件,在黄金半径或者成熟市场内打出高品质、优服务的口号。
相信小编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为何一个全国随处可见、遍布大江南北的产业缺乏创新的原因所在了。说到底不是电动车产业没有创新精神,而是政策让大企业的创新投鼠忌器,是恶劣的市场环境让小企业得过且过。当下电动车产业的大品牌受限于国内政策隐患,对于海外市场反而非常热衷,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口电动车(包括锂电自行车、铅酸电池电动摩托车、锂电池平衡车、锂电池扭扭车)共计为300余万辆,占整个电动车产量的10%。国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严格的审核制度和对质量的高度重视,未来也许会成为促使国内电动车企业走向高端化一个助力!
中国在世界上有很多大而不强的行业,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电动车不在此列!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07/2016071908455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