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拟向政府提案电动车管制问题,深圳“禁电”将迎来转机?
[提要] 上半年引发“禁电”风波后深圳,成为全国电动车企业和消费者聚焦的重点,这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电动车行业的敏感神经。
上半年引发“禁电”风波后深圳,成为全国电动车企业和消费者聚焦的重点,这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电动车行业的敏感神经。可以说,深圳市已经抽象成为电动车管理的一个符号,倘若电动车能够在深圳得以合法、合理、合情存在,纳入管理正轨,无疑将对全国的电动车管理产生积极的示范意义。
出于实现“以禁代管”这一目的,2016年6月23日下午,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织下,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行业优秀企业代表与深圳市四位人大代表就深圳交警“限电”相关做法进行了座谈交流会。通过向人大代表反馈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诉求,将使道路交通管理立法更加合理规范。深圳市人大代表倪伟波、毛玉勤、郭芳、火星,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许振邦处长、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杨鸿军工程师,以及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协会领导和爱玛、雅迪、绿源、新日、台铃、松吉、美翎等优秀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行业人士:
电动车是出行刚性需求,但也愿意接受监管
会上,电动车企业也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表示愿意接受政府监管,以期将电动车出行纳入城市管理体系之中。绿源电动车负责人就提到:生产企业都愿意上牌,希望有相关部门进行目录管理,让深圳向北京、上海、海口等城市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使电动自行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得以更理性、更健康的发展。东莞市本铃车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煜华表示,对于交通存在负担时,开电动自行车是深圳老百姓的需求,因其是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欧美国家都在大力推动,希望能学习其他城市的管理经验,满足民众的需求。紧接着,广东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荣德谈到,在政府与消费者需求支持下,电动车自行车企业从年产值最初的几百万到如今的百亿,爱玛去年税收就达到了5亿,若合法企业生产的产品到社会上却变得不合法,对产品是不公平的,在市场上没有更好的产品替代它时,希望以“管”代“限”或“禁”。
随着人类出行方式的改变,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政府若按照以往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需求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深圳“限电”可以实现“以管代限”。自2009年之后,由于深圳与广州的政策因素限制,导致电动自行车产业逐步萎缩,许多生产企业往外转移,致使当地经济损失近千万,对于物流等涉及“互联网+”行业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从经济角度来看,在去年经济下行时,全国电动自行车产品出口却逆势增幅达到20%,在荷兰、德国等国际化大都市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今广东省已经实行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管理,通过上牌管理和保险规范行业发展,实现区域化有效管理,并对使用群体进行普及教育与宣传,可以不断提升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文明素质。
政府代表
依法管理是大势所趋,肯定电动车的合理性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许振邦表示,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工具的使用,深圳市“禁摩限电”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很大,社会需求与路权分配之间存在矛盾,不同阶层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不同,需要行业商协会、生产企业的角度去提供相关资料及专业的建议。他肯定了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对社会与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希望能通过上牌目录管理、推行保险等进一步有效管理,并且有人大代表在的立法上的支持,加强全社会的综合治理,全力消除非法改装、非法营运等安全隐患,使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深圳市人大代表倪伟波表示,经数据显示,发现电动自行车的死亡率低于小汽车,从轨道到交通,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应当给予支持,也明确表示将会完善电动自行车相关建议,整理形成议题,递交明年人大代表大会,让社会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毛玉勤、郭芳与火星代表都在会上表示:会密切关注电动自行车发展的动向,跟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并提交意见,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规范。
电动车行业从来不拒绝规范管理、不反对合理的管理举措,对于政府来说,绿色发展和便民利民也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在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更好保障民生需求这3大课题上,相关城市的主政者应该按照综合研判在先、科学决策在后,而绝不能用试错来验错,增加管理成本,埋下可持续发展隐患。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06/20160625100154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