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管理经验可否解我国电动车之痛
[提要] 从深圳启动“禁摩限电”专项整治行动算起,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此事引发的有关电动自行车的讨论,热度依然不减。那么,国外是如何管理电动车的?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深圳启动“禁摩限电”专项整治行动算起,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此事引发的有关电动自行车的讨论,热度依然不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混乱和安全隐患。那么,国外是如何管理电动车的?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德国:上路需考驾照 重视技术研发
德国是电动自行车发展较早的国家,如今为电动自行车配备的充电站、自行车道更是在不断增加,相当便利。不过,在德国,市民骑电动车需要考驾照,必须得严守交规。
每名司机至少得经过两天时间的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驾照。培训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夜行必须亮车灯,酒后不可骑车,行驶速度每小时20公里以上必须佩戴头盔等。此外,15岁以下的青少年没有资格获得驾照,所有电动自行车驾驶者必须购买特定的保险。
不仅如此,驾驶电动自行车时要非常小心,因为交规很严。如果逆行或在人行道上骑行等,被罚款的数额会很高。
按照德国两轮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在德国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之中,95%的最高时速都在25公里以内。
而且,德国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高科技化,各生产厂家都设有研发中心。电动自行车同普通自行车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差别,电池体积都非常小。德国的电动自行车正向着更轻、更洁净、更便利的目标发展。
日本:全装备上路 必须人力输出辅助电力
在日本,电动自行车大多采用中轴式驱动方式,因为日本法律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依靠人力输出来辅助电力,通过传感器感知蹬脚踏板的力度和转数,通过搭载的马达减轻蹬脚踏板的力。
日本道路交通法规规定,只有智能型电动自行车可以上路。而且,在任何路况下,时速小于15公里时,电助力不允许大于人力,但可以接近于人力;时速大于15公里时,速度每增加1公里/小时,电助力下降1/9;时速大于等于24公里时,整车电助力系统关闭。
中国产的电动自行车也有进入日本的,但这样的电动自行车要想上路,必须先申请车牌,并装配包括方向指示器、刹车灯、尾灯、速度表等保证安全的标准零件。
在日本,人们必须考取驾照后才能驾驶电动自行车。在旅游业中,电动自行车因其优势得到了重用。例如,在日本的石见银山遗迹,为了保护其历史全貌,景区不允许游客将汽车开进山中,并推出了电动自行车租赁服务。
法国:政府鼓励购买 安全标准严格
在法国,很多地方政府都鼓励市民购买电动自行车。巴黎市政府称其经济、环保、噪音小、便捷,在市区表现不输给普通车;若巴黎的两轮摩托车中的1%变为电动车,每天可以减少两吨碳排放。
在法国,电动自行车不能随便上路,骑电动自行车要符合欧盟和法国本国的相关法规。欧盟电动自行车标准规定,电动助力自行车最高电压为48伏(直流电)、最高持续额定功率为250瓦;时速达到25公里时,输出功率必须逐步降低,并最终切断。
除欧盟规定外,法国要求电动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执行一样的安全标准,包括车体必须有标识,必须有照明设备等。骑未经批准的自行车上路而出事故,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售卖、制造、进口未授权自行车者最多可处以1500欧元的罚款。
澳大利亚:车灯都要管
澳大利亚因城市地形原因,道路大多不够平坦,坡度较大,不适合人力自行车出行,而电动自行车走山路很便利,所以在澳大利亚发展很快。
澳大利亚法律划定,输出功率在200瓦以上的电动自行车被列入小型摩托车,治理规则与摩托车相同;车辆要进行注册,驾驶者必须持有驾照并佩戴头盔。
事无巨细,在其他方面,澳大利亚对电动自行车的治理也很严格,甚至连车灯都进行了具体规定,要求必须配备可见度为200米的白色前灯和红色后灯。
在国内一些地方,电动车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逆行、横穿马路、超载等,还有的从事非法营运,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05/2016050215013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