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国新能源汽车寒冬or井喷?
[提要] 2016年伊始,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新能源车整体销量环比环比下降63%。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达到7782台,环比下降72%;插电混合动力达到5966台,环比下降36%。
自从第一辆油电混合动力车在中国上市以来,新能源车的市场也就随之打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车市场从油电混合动力到如今的纯电、插电混动已经经历了多个年头,众多自主品牌由于传统汽油动力同海外品牌差距过大,为了实现“弯道超车”纷纷将研发重点放在了新能源车之上。到了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制造出现了井喷。
但是2016年伊始,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新能源车整体销量环比环比下降63%。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达到7782台,环比下降72%;插电混合动力达到5966台,环比下降36%。
在单一车型方面,销量一直不错,获无数网友好评的比亚迪秦也出现了连续下滑——今年1月比亚迪秦销量为517台,同比下滑72.9%;去年12月该车销量为1512台,环比下滑16.9%;连续两月相比,比亚迪秦销量下滑超过34%;除了比亚迪秦以外,其他品牌新能源车销量也有所下降,虽然有新年淡季的影响,但是相比去年全年新能源车的产销两旺,有人指出新能源车的寒冬已经来临。
新能源车的寒冬真的来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想要看看新能源车的春天是否出现过。记得2015年的广州车展,主办方开设了新能源车展区,和整车馆人潮攒动不同的是,新能源车场馆可谓门可罗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热情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年末年初之时,新能源车的骗补事件也让新能源车销量有所影响。骗补事件出现之后,国家迅速做出反应,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重磅新政策密集出台,总体体现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向,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标准等措施使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良币驱除劣币”,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想想也是,国家出台政策补贴是为了提升新能源车的销量,但是却沦为一些厂商的赚钱工具,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两件事情相结合,恰恰暴露了新能源车的致命缺陷——过分依靠政策。
在我国,新能源车能够享受所谓政策补贴的要么是纯电;要么是插电混动;在众多新能源车品牌中,能够享受牌照补贴的寥寥无几;车主如果想要享受的政策补贴还要通过安装充电桩才行,换句话说需要一个固定停车位才行。而对于北京上海这两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一个固定车位价格堪比一辆豪车,车主权衡利弊之后会如何进行选择已是不言而喻。
其实对于汽车市场,国家没有少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从汽车下乡到小排量购置税减免,一系列的政策都旨在推动汽车销量和环境保护;享受相关政策品牌车型,在政策期间还是有相应的提升,但是政策结束以后依然回归常态。如今的新能源车也是如此,单单依靠政策来抢占市场,恐怕只能称得上昙花一现。
2016年,这个暖冬会不会变成寒冬,这就要看新能源车能否摆脱政策的桎梏,让消费者接受,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新能源车的前途确实不容乐观。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03/2016030411183481.htm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