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低速电动车,价格战不再是中小品牌的利器!
[提要] 伴随着雾霾和降温,我们进入2016年已经半个多月了,企业该开的年会也开完了,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开始放假了,是时候可以在屋里吹着暖气谈谈明年的行业了
伴随着雾霾和降温,我们进入2016年已经半个多月了,企业该开的年会也开完了,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开始放假了,是时候可以在屋里吹着暖气谈谈明年的行业了,今天想谈谈2016年的低速电动车,请各位看官指正!
1、给我一个“稳”,经销商拥抱大品牌。
都知道低速电动车是草根产业,但随着市场的成长壮大,一些品牌开始逐渐甩开与其他大部分品牌的差距,成为业内公认的知名品牌。几个月前有媒体举行的十大小型电动车评选前后有超过20万人参加投票,公选出来的品牌就很有说服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目前业内领先的品牌梯队。
品牌影响力已经在低速车领域凸显无疑。一个很具象的表现,就是电动车商情微信公众账号的后台能够经常收到来自不同区域的经销商发问:“请问我们这有做御捷的吗?有做道爵的吗?有做唐骏的吗…”问的基本都是一些很知名的牌子。
而经销商之所以越来越多地钟情大品牌,也是被“吓怕了”。皮包公司骗局、粗制滥造、无售后服务、厂商冲突,眼下的经销商正处在嫉妒缺乏安全感的时期,虽然大品牌也有负面新闻不时被一些新媒体拎出来拉仇恨,但并不影响经销商对这些品牌的趋之若鹜。在人心惶惶的现在,有时候经销商求的并不是财,更想求稳,抱对大腿很重要。
2、价格战:大厂调控市场挤压中小品牌利刃出鞘
价格战在中国很多产业都是避不开的话题,只是价格战存在的形态不太一样。电动自行车领域里,如果追究价格战的根源,可能有的人会提到爱玛,当年爱玛推出的特价“战斗车”可谓大杀四方,极大地提升了爱玛的市场占有量。而如今这一现象也将在低速电动车领域出现。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些规模较大的低速电动车厂开始调整产品体系和定价体系,拿出部分车型做特价,甚至降到了17000-20000之间,和很多靠价格走量的小品牌的定价相差无几,势必将对这部分品牌形成比较剧烈的冲击和挤压,逼着后者要么交出市场份额,要么继续降价,这是巨头常用的市场调控手段。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中低端市场的价格底线还会继续下降。
3、2016年的市场造血能力会差很多,“伪原创”充斥行业
除了个别实力雄厚的大厂坚持独立开模研发之外,相当一部分知名品牌还是像电动自行车行业一样去依靠配套企业去做“伪原创”,当然更多的还是跟风者,市场什么好卖就做什么,同质化会越来越重,这个无需多说,大家都懂的!
4、外来资本强势介入低速电动车领域。
随着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对新能源交通产业的重视,越来越多地资本开始将目光瞄向这一领域。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外来产业巨头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高速车领域,但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民间资本也在介入低速电动车领域。
在笔者年底参加的一些低速车行业和企业活动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投资人的身影。在知晓了笔者媒体人的身份后,这些投资人都会凑过来问两句:“兄弟你消息比较灵通,有没有哪家企业资金比较紧张的?”
当然,投资人的钱也不是盲投的,他们一般比较青睐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
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规模的;
拥有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的;
负面消息相对比较少的;
内部股权结构相对简单的。
5、三轮棚车大量冲击市场,2016年将更猛烈。
在2014年,电动三轮车企业转型或者跨界做低速电动车蔚然成风,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年不到,这股风潮就反了过来。
电动三轮棚车被视为低速电动车的衍生品,诞生之初很多业内人士都不是很“待见”,谁也不曾预想三轮棚车会产生如此庞大的市场能量。其实道理很简单,消费者买低速电动车,无非就是图的买个便宜车还有车棚遮风挡雨,现在出来更便宜的产品,而三轮的价格还仅仅是低速车的零头,取舍之间相当一部分人就会选择三轮,这也是人之常情。2015年,不少三轮车企业都靠着棚车赚了不少钱,十分看好这块市场,部分企业已经在着手扩大产能、丰富产品体系,2016年棚车对低速车的冲击势必将更加猛烈。
比起电动三轮棚车的价格来说,中小低速电动车企业的价格利器,真的还有多少用?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601/2016012511051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