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铅酸电池涨价内幕!价格战为什么停不下来?
[提要] 为什么会在年终来临的时候,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地涨价?涨价的时间会持续下去还是过了年底,继续把铅酸电池的价格再降下来,降到其他企业无法继续生存的地步?
临近年终,超威与天能两大巨头终于握手言和,把铅酸电池的价格给提了上来,可以明确地说,提高的价格就是企业必须要获得的利润。为什么会在年终来临的时候,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地涨价?涨价的时间会持续下去还是过了年底,继续把铅酸电池的价格再降下来,降到其他企业无法继续生存的地步?
作为在香港上市的超威与天能,年终是向港交所(股民)上缴企业投资回报率的时候,倘若交出的一张企业利润很低甚至是亏损的不合格的答卷,必然要遭到股民的指责,最终要导致股价大跌。因此,两大巨头在年终的时候必然要进行产品的涨价,而靠之前几乎所有企业都无法承受的价格持续下去,两大巨头要想拿出能向自己股民回报的体面报表,恐怕是难以做到的。这就是两大巨头最近一段时间来把铅酸电池的价格涨上来的原因之一。
两个巨头连续多年的惨烈价格战,已经让整个电动车用铅酸电池产业变得“遍体鳞伤”,让近两千多家的行业规模,缩小到目前不到50家(估计)、甚至更少的企业数量。而超威与天能的规模却因价格战越打越大,目前两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5%~80%。
超威从去年起规模超过天能,坐上了我国动力铅酸电池行业老大、世界铅酸动力电池第四的位置。据相关媒体透露,目前超威铅酸电池规模要超过天能的三分之一;相反,天能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规模远远大于超威。两大巨头霸个占了铅酸电池与锂电池的第一宝座。
但是,目前两大巨头的铅酸电池价格坚挺是否能长期?从目前来分析必须要具备以下四大大条件:
连续多年的价格战是否把产能压下去了?
从2011年,一方面国家对铅酸电池进行整顿,提出了技术改造的升级与规模制造的要求,规定了内化成新工艺作为考量企业继续能保持生产,以及采取将铅酸电池制造与居民区严格的隔离的要求,也就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铅酸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实施出台,由此并没有起到抑制企业规模、保持行业与市场需求总体平衡的目的,却把规模大企业推向了规模更大的台阶;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依赖GDP的政绩观念,大量的开发区接纳了这种所谓“高科技”产业的进入,并给予政府的贷款支持,使得铅酸电池的产能规模迅速得到了扩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3年,制造铅酸电池的产能规模已经达到了市场需求的2.6倍。由于铅酸电池强劲的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支撑着铅价的上涨。有数据统计,铅价从2003年起每顿的价格为3000多元人民币,而到了2015年的当下,仍高达1.3万元左右(再生铅价每顿低于8000元),前几年铅价一度达到2万元左右。
经过近三四年的价格战,是否把铅酸电池的总量规模给压缩下来,从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或者说还太可能。
死去的企业是否又会活过来继续生产?
近几年来,两大巨头剧烈持续的价格战把前几年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的品牌给打下去了。但这些企业并没有死去。一些企业成为了两大巨头的代工而艰难地活了下来;另一部分的企业由于价格低到了无法开工的程度而蛰伏起来;另一部分的企业悄悄地隐蔽起来,时不时地加工产品来赚些微薄的利润;一部分企业确实已经关闭,收拾残局关门。但是,许多活跃在穷乡僻壤的地下工厂仍然在继续加工与销售产品。如果超威天能持续的保持产品利润的价格,这些企业势必将会组织生产。由此表明,获得的利润越高,铅酸电池企业的活跃度越高。
政府对铅酸电池的产业政策的态度?
在发达地区,铅酸电池制造不太受欢迎,但不要指望部分地区的职能部门会如何重视环保,因为不同地区对待产业的政策是不尽相同的。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地区的职能部门仍然会对铅酸电池制造给予资金甚至税负减少的支持。但铅酸电池的产能规模通过两大巨头给打压下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市场规模的容量究竟有多少?
新增的电动车以及社会保有量的持续扩容、使得铅酸电池市场规模的容量每年呈上升的趋势。同样,企业规模制造能力非常庞大,但显现出弹性的制造规模与数量。为了获取规模效应,企业之间为抢市场份额而不顾企业利润的做法仍将是未来铅酸电池企业经营的特点。
因此,两大巨头尽管占据着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但不会继续推行有利润的价格。提高的利润无疑让中小企业“死而复燃”,重新让部分企业从“棺材里”爬出来蚕食市场份额。但一条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两大巨头将会视市场行情进行调整,价格战将是两大巨头惯用的策略:当中小企业蚕食市场利润,已经威胁到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价格战便又在两大巨头中开始了。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512/2015121413380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