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带动了市场对上游锂电行业的投资热潮,对于企业来说,对电动车行业的生态一定要有更加冷静的思考。
尽管锂电行业准入门槛不算低,但憧憬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新进者依然众多。特别是国内锂电池电解液的制造厂家,已经由两年前的十家左右,增长到现在的三十四家甚至更多,而且还有大量资金不断涌入。
无序竞争拼的就是价格,价格下降成为趋势。整个行业的规则都有一些走样。所以从2013年,锂电池电解液在量上便开始了一定增长,其价格下降超过20%。
除了激烈的竞争之外,动力电池要普及,就需要降低成本,对上游原材的供应商就会有降价要求。目前,上游的电解液、隔膜等材料都还有比较大的下降空间,行业毛利率、净利润率也会随之下滑。待未来行业发展成熟了,整个行业的净利润率保持在10%左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可以说锂电在行业中又投下了一个机会,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面临转型升级,国家政策开始有所导向,无论从国内电池车产业的发展势头,还是从走访调研的反映来看,锂电的未来在闪光。
但是行业中短期高度不确定。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电动车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市场信心可能会受到较大打击,但如果政府持续的出一些扶持政策,市场又会对它寄予厚望。中期看,行业高速成长的时间会越来越近,但是这个高速成长的时间会持续多久呢?也许就几年,也许有几十年。
那么行业的增长点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电动车外,当前行业仍然有两个看得见的成长逻辑:两个替代。
锂电池电解液行业主要分布在中、日、韩,欧美也有一些,大家都在不断扩产。等到大规模制造时期,中国是成本最优的,所以很多企业都向中国转移。当前,中国电解液产销量约占全球的50%,这其中仍有一定的替代空间。
另一个就是对铅酸电池的替代。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无污染以及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当前电动自行车和通信基站等领域,基本上都是铅酸电池。铅酸电池在中国的市场大约有1000亿元,这就是锂电池行业的巨大替代机会。
企业要在激烈的环境中出类拔萃,首先必须具有规模优势、提高效率、保证供应能力。此外,要注意控制低端市场风险,对产品结构、客户结构有深入了解,调整到中高端市场,而不是盲目的冲量杀价。
摩尔定律在锂电池行业仍然适用,价格的下降关键依靠技术创新。新的电池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动力电池对安全性、容量、寿命等都有很高要求,但是价格还必须低,这就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包括原先的六氟磷酸锂是不是最佳解决方案?也不一定。新的材料会不会替代它?答案是完全有可能。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502/2015020411224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