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放宽对电动车生产的准入限制,以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这也就预示着,此前因生产资质问题困于电动汽车产业墙外的“窥探者”——一众IT、电子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摆脱了最大桎梏,此举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意味着什么?本期盖世汽车网业界调查(调查时间12月8日至12月14日,参与人数2018位)就围绕此问题展开,调查共设3个问题,以下将根据调查结果及专家采访逐一阐述。
11月26日,发改委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下称《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中指出,新建独立法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具备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并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的,换言之,符合以上条件的企业均可以申请生产电动汽车,对此,业界如何看待?
调查1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占比71%)持肯定态度,其随着新政的到来,汽车行业期待已久的新能源准入“闸门”即将正式放开。而由此也将带来整个新能源市场所需要的鲶鱼效应,盘活国内新能源车市场。
对此,有接近政策制定的核心人士曾表示,“传统企业受制于政策和自身的既有资源等原因,往往在发展和创新新能源汽车上更保守,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狭窄。发改委出台新《规定》就是要针对纯电动车放一批非汽车行业企业进来,期待属于中国的特斯拉的出现。”
确实,特斯拉在汽车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互联网等非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兴起了进军汽车行业的念头,某些企业或许对于进军汽车业后的架构思路与发展形态已略有雏形,然而苦于没有生产资质不得不长期蛰伏,而新政策对它们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正如一些业内专家所言,未来的新进入者对整个市场将有其不同的理解与想法,而或许正是这一想法将铸造一个“中国的特斯拉”。特别是在如今大部分传统汽车业已被外资品牌全面牢牢把控着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这个相对仍处于初级阶段的领域或有更多的可能,而更多企业的进入也有可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全新的面貌。
不过,也有23%的参与者表达的不同的观点,这部分人士并不看好新政的出台,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政策热市场冷的局面并不会因为单一的一个政策的出台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市场还极不成熟的当下,不同行业更多参与者的介入反而会进一步加深当前的市场管理难题,催生出更大的市场泡沫。有业内人士指出:“电动汽车需要经历相对比较长的开发周期,对于毫无造车经验的企业来说冒然进军这一领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而且,虽然看似“入口”已经打开,但一些新兴的“非汽车企业”要想获得“准入”仍具有许多困难。
最后有6%的人士认为传统汽车行业确实需要注入更多新的元素,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仍是未知数,因此新政对于市场最终形态的影响尚还不好下定论。
近日,乐视宣布进军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被看做是对《规定》的最快响应,而乐视也成为国内首家宣布造车的互联网公司,这一消息甫一出台便引起热议,对此,业界观点分为势力基本相当的两个阵营,45%表示非常看好,而43%表示不看好。
乐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贾跃亭显然是看好者的典型代表,其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产业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命,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一个绝好的契机,根据贾跃亭的想法,乐视欲通过自主设计研发打造超级汽车,建立全球首个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使中国汽车产业能够弯道颠覆欧美日韩传统巨头。另外,通过互联网方式展开汽车营销与销售,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用户购买成本,让乐视打造出的最好的电动汽车真正成为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用得爽的电动汽车。而有业界专家也指出,目前已有一些汽车厂商在尝试造智能汽车,但大多都处于表面,难以触及用户痛点。如果乐视的超级电动汽车能成功复制超级电视模式,撬动市场也并非全无可能。
但也有相当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颇为骨感。相比电视、手机等行业,互联网想要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无疑存在着更大的难度与风险,毕竟汽车行业的水太深。要跨界做电动汽车,需要跨越的门槛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吸引、汽车制造、经销商建立、售后服务、安全系统等多个环节,而这对一个本身没有造车经验的企业来说实非易事。
另外,此前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新政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国内目前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也就为数不多的两三家。鉴于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规定》)中提出的条件,哪些企业能够进入政府已经心里有底。但能不能搅活新能源汽车的格局,还很难讲,新进入的鲶鱼也不一定能活下来。”因此,即使新政的出台会对一些IT或零部件企业带来一些利好,但在一些专家眼里,真正要造车它们或许还“不够格”。
调查3旨在探讨新政之于新能源市场的意义,能否盘活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结果表明,近半参与者(占比49%)看好新政的实际效果,认为其将成为推动新能源车市场化的加速器,将加速激活该细分市场。
事实上,在2014年,随着免购置税等利好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58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功不可没,而新《规定》的出台必将刺激更多的企业推出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也为整个新能源市场的破局提供了可能。
另外,随着智能互联科技的不断突破,智能化和互联网的概念正在越来越多的侵入到汽车行业,这已经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因此专业的互联网公司试水汽车制造必将为新能源市场注入全新的活力。
最后,值得一提的还是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视程度,我国此前对于汽车生产资质的控制已经堪称严苛,而此次专为新能源汽车开了一个口子,可见政府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仍将继续保持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的态度而,这也将成为企业深耕新能源车市场的政策保障。
然而,也有26%的人表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问题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那么即使新政出台了、有更多企业涉足,也不可能将整个市场激活。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大范围推广上仍面临着许多瓶颈,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廖仲敏曾表示,尽管新能源毫无疑问会成为未来车市的下一个增长动力,然而其对于政府定制的2020年200万辆的目标规划并不持有特别乐观的态度,“50万辆或许更为实际。” 确实如此,根据最近的一项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但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仅完成了一成,要实现2015年50万辆,2020年200万辆的推广目标,即使有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刺激也依旧困难重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政明确表示放开的口子只限于生产纯电动车,然而目前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上的实际表现是,较之于纯电动车,在私人消费者中购置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人明显更多。而根据此前盖世汽车网的业内调查结果显示,76%的人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选择纯电动车的人仅为7%。由此可见,即使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纯电动车,终端消费者却不一定会“买账”,新《规定》的出台是否将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个未知数。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412/2014121709144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