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尽管还没有尘埃落定,但广州市政府出来“禁电”办法,矛头明显就是针对电动自行车。而值得考究和分析的问题是——广州为什么要禁电动车?到底是谁扼杀电动自行车的发展?
凶手一:市政府?
市政府给出“禁电”的理由是:扰乱交通,影响市民安全。但到底电动自行车有多扰乱交通呢?一年有多少起交通意外是因为电动车而起的?伤亡情况又是如何?不知道!那么,至少我们可以理解为,政府部门其实并没有详实的数据,这个理由只是禁电动车的说法而已。当然,我相信,包括大部分市民和职能部门,都会认为电动自行车不安全,会扰乱交通。但这个“感觉”和“概念”不能成为立法依据。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市政府禁电背后有更多的原因。
一个可能是,市领导为迎接各种考核和年检,因而决定加大力度整治广州的市容环境,因此重提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或者是下面的人为迎合领导而想的主意)。
另外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广州的汽车产业霸权。为了给私家车清理“路障”,让私家车的速度跑起来,让拥挤而狭小的马路容纳更多的私家车,大刀必须往这里砍下。这种“禁电”思维,是显而易见地为支柱产业开路。美其名曰,让广州交通更加安全顺畅(只要广州的私家车少点上路或拼车出行,广州的公交车班次更加科学,也一样能够让广州的路面交通更加顺畅,电动自行车,不过是替罪羔羊罢了)。
凶手二:电动自行车行业?
当然了,电动自行车行业也不得不去反思,为什么电动自行车会被污名化。广州市面上有大量的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这些来历不明、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的“凶器”,不免让人对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戴上“危险”的帽子。更何况,这些非正规的电动自行车,有部分可能是来自正规厂家的销售门店的(生意难做,客人要什么就必须给什么?)。缺乏行业自律和协调联动的机制,任由这个行业野蛮生长,最终,受害的还是整个行业。现在,在广州市面上跑的电动自行车,到底有多少是合规合法出产的,实在不得而知。
凶手三:驾驶者?
谁会买电动自行车?用于日常运输的快递行业;用于接人揽活的搭客仔;没有私家车,用来接驳公交地铁的普通白领;还有接送孩子买菜之类的大姨大叔。前两者是个大头,同时由于把电动自行车作为谋生工具的,这意味着——快就是金钱。走多一趟就能多挣一点钱。另外,两轮出行跟行人的特征更类似,不像机动车讲求规则和线路,市民之所以选择两轮出行,正式因为便利性和灵活。但在人多车多的道路环境下,电动自行车的灵活性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其实还有更多潜在的疑凶,例如糟糕的城市规划和单车道建设、例如某些汽车产业等等。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些问题就会明白,电动车为什么会被定义为“危险”并且被禁止销售禁止上路(以及为什么广州市政府的眼中钉了)。
“禁电”真的好吗?别傻了,让我们看看那些官们从没考虑的社会影响。
“禁电”后会有什么情况?
正牌和合法的销售渠道没有了,黑色的非法的改装的依然存在,甚至生命力更强了!
快递行业和搭客仔的需求永远都存在,那他们为了维持生计就只能够买那些二手的或者来路不明的电动自行车。而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没了,出行不方便了。要么就咬咬牙买车,要么就挤公交地铁。这对拥挤的公共交通和几乎堵塞的路边交通来说,压力是更大还是更小?再者,停一辆电动自行车所需要的土地和停一辆私家车去对比就发现,私家车对路边资源的占用会更大。还有就是,由于普通市民买不到电动自行车,出行更不方便了,会不会又强化了搭客仔的刚性需求呢?对于快递行业来说,不要说寒冬,直接关门好了。这,是隔断了别人的命根子的行为,快递行业会接受吗?
而且,如果政府依然是高压打击的态势,一方面骑电动自行车的会选择马力更大速度更快的车型以躲避巡警或者执法;另一方面,矛盾和武力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两个方面都不是好消息。这势必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同时认为地制造更多的社会民生矛盾。
所以,别再说“禁电”是为了市民安全了,也许“禁电”后(以现在的城市管治能力)市民更不安全了。
“禁电”对自行车行业来说利好吗?
从短期来说,“禁电令”当然会让自行车的销售爆发式的增长,有心的商家可能一早布局好促销方案和鼓掌庆祝了。但不得不说的是,就上文的分析,“禁电”不是单纯为了一个更好更顺畅的交通路况。当路面上使用两个轮的人数越来越少的时候,有关部门就更有理由把自行车道重新划分成路边咪表停车位(坐在那里等收钱,最高每小时16元),或者在道路规划建设的时候更肆无忌惮地忽视自行车友好设施的建设。很有可能,数年后会出现市民家里放着一台单车但一年都不会骑一次的画面。长远来说,这对自行车产业也是一个负面的消息(个人认为,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当然了,如果广州没法在自行车道和周边配套上跟进,真正考虑两轮出行者,不管禁不禁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在广州也不会好过。而“禁电”则是对自行车行业的一个警醒——不要以为大刀不会挥到自家头上。
及早计划对策,做好政府沟通和引导公众,以及加强诸如行业协会、运动协会这些民间团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充分展示自行车积极健康、对城市交通有利的一面。
“禁电”到底谁受益?
这个问题,不方便回答啦,这么明显又这么难猜透。反正就不是我们这些星斗市民。
当你掌握了“生杀大权”的时候,你手里的牌和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额外的关注和照顾。先不要说利益集团,就是这么一吹吹风,就有多少利益的往来。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