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国标之难产,难于上青天。自2010年以来,先后十余次调研修改,但至今仍未落地。行业协会多次向媒体放风,也让关于新国标的新闻变成了旧闻。
新国标的难产,是无法调和的行业利益冲突,还是遭遇标准与法规的矛盾?对于当前的交通体系、社会大众而言,新国标的出台,利大还是弊多?
传言成行业兴奋剂
近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中国自行车协会于2012年底完成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修订草案第十三稿),正在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其中,限速标准设定为26公里/小时。"关注电动车"新国标"的报道,不难发现,自2009年轻便电动摩托车的标准被暂时实施之后,每当"新国标"草稿完成一次修改之后,中自协、地方自协的相关负责人总会第一时间向新闻界朋友"透露","新国标"即使出台,然后整个电动车行业一片欢欣鼓舞,斗志昂然,仿佛打了鸡血。
201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透露,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制定阵容已经升级,该标准有望于年内出台。
2011年10月,江苏电动车展上,江苏省电动车协会理事长陆金龙透露,"新国标"目前正进入紧张有序的修订状态,2012年应该可以出台。
到了2012年03月,安徽省电动车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电动车新国标正在紧锣密鼓地拟定中,目前已征询过全国各地厂商、协会、专家代表的意见,月底完成草案上报后,有望年内出台。
2013年4月,陆金龙又表示,历经11次修改后,新《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已经定稿,新国标应该在2013年年中出台。
直至2014年4月1日,马中超再次向媒体透露,电动自行车国标最早"五一"正式出台。
正如预言救赎日到来一样,当预言一次又一次被证实为谎言,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变为失望后,市场、企业似乎正在产生抗体。喊狼来多了,小羊们也都麻木了。
"说了太多次,我们现在都不是很相信了,该干啥干啥,做不下去,就转行呗!"凯骑电动车市场部经理江锦民表示。
时速超20属机动车
一则关系几亿台交通工具、超千亿产业链的行业标准修改,对行业、社会而言,自然是件大事。然而,在十几次修改后仍未获通过,不禁让人疑问:新国标的难产,是无法调和的行业利益冲突,还是遭遇标准与法规的矛盾,又或是另有原因?
"新国标修订感觉困难很大,这个矛盾就是市场和权力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龚孝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按照马中超的观点,"全国各征求意见方对新国标修订方案总体给予积极评价和认可,没有一个人说不该修订。"但似乎公安部门就是新国标修改的异议者。
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时速超过20公里,即归类为机动车。然而,电动车行业却在要求保持电动车为非机动车身份的同时,将其时速提至26公里,一旦标准通过,即意味着与现行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产生明显冲突。
"估计安全问题是最大的否决项。"江锦民认为,越来越多的城市禁电,各地实际执行的尺度又千差万别。其实新国标有更多的否决项目,但安全如果不能得到最高限度的保证,还是悬。
提高速度隐患更大
"提高20公里每小时的最高限速,这意味着要打破非机动车道20公里每小时最高限速的'红线',几乎是不可能的。"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教研室主任王宏雷认为。
但马中超认为,新国标技术条款从原先34项增加到54项,对企业安全要求实际上是更严,还要求电动自行车强制安装不可拆卸的速度传感器,一旦时速超过26公里将自动断电,车速下降,这意味着一些跟不上技术要求的企业可能被淘汰。
某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虽然"新国标"中,对电动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地方利益,在招商引资中,当地质检、工商部门就不可能去严格限制它们,当执法涉及到大部分利益的话,这确实需要各省去摸索解决。"就怕是速度放开了,质量更跟不上,那问题就大了。" "超过20公里,就要归入机动车。归入机动车后,门槛提高,使用成本提高,还不如保持现在混乱局面继续卖。"某电动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期四部委治理整顿'超标'电动车的通知,实际上就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标准,这些超速的、超重的电动车都是违法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既要拥有机动车速度的权利,又不想承担机动车的义务,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405/2014053010515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