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一”黄金周都是值得各行各业,各大小商家庆祝的时刻。因为促销活动配合假期经济刺激,都会让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不负“黄金周”之名。然而2013年“五一”却让电动车行业的商家犯了难。以深圳为例,满城风雨的“百日限电”行动将在五一达到高潮,早前时候的“毁车”行动,将3600辆电动车“付之一炬”。一时之间,在深圳大街小巷都能见到的电动车仿佛销声匿迹。这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却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关于“限电”利弊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过。
电动车交通事故频发是“限电根源”?
近几年,电动车以其快捷、方便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受到市民越来越多的青睐。现如今,在各大小城市街道上,浩浩荡荡的电动车大军无疑是城市的一道另类风景线。但是电动车在给市民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众多安全隐患。就电动车安全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宝安区交巡警大队的民警陈晓明,据他介绍,近段时间,市区电动车事故发生频率比较高,电动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的百分之三十。而电动车闯红灯、超速行驶以及串道行驶则成为电动车违反交通规则三大主要现象。
其实深入分析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源,笔者认为“成也便捷,败也便捷”,电动车能如此迅速的普及起来,便是取决于其便捷;然而又正是因为其便捷性,让人们在使用中随心所欲,故而酿成一出出悲剧。
所以很多人会以为“安全性”成为限电的根源,然而笔者却不以为然。因为事故的产生更多的原因不在“车”,而在“人”,速度和重量都比汽车低得多的电动车,安全性怎么会比汽车还低呢?要降低事故发生率,与其取缔电动车,不如规范人的行为。然而为何会如此雷厉风行的整治电动车,是不是有更深层的原因。或者说电动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动了谁的奶酪?
是一棍打死“限电”,还是大禹治水“治电”?
在大陆,电动车的现状便是交通事故高发率。故而相关城管交管部门选择了“一棍打死”限电法,就是查扣所有电动车,电动车不许上路。然而在香港和台湾地区,电动车能作为一种非常环保、时尚、新潮的交通工具,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在通勤使用中,也很“和谐”,没有高发的交通事故率,相关部门的管理也很轻松。这又是为何呢?
究其根源,无非是治理手段上的不同,在香港和台湾地区,电动车与汽车一样需要上牌,遵守同样的交通规则。这便是一种“良性的引导”,所以电动车这个交通工具才能健康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而大陆,却是一种“恶性的打压”,笔者认为如此,反而会激化矛盾,适得其反。
如果一个事物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学习“大禹治水”的方式去引导规范。
限电“后遗症”,既有车辆如何处理?
此前深圳一场“销毁3600辆电动车”的闹剧,激发各方口水仗。甚至有律师机构称,这种行为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电动车是公民财产,即使作为监管部门也不能销毁公民财产。
口水仗还未停止,后遗症便已开始显现。限电令的严格,让电动车既有者即便出行也不能使用。倘若限电行为不能缓和,就深圳地区便有200万辆电动车保有量,这200万辆电动车如何处置?此前有消息报道,松吉电动车拟出台“被限松吉车换购国标锂电车”的优惠活动。然而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如此,那些更多小企业呢?监管部门对消费者造成的创伤,能否由企业来买单?
新国标将出台,是否给行业一个缓冲时间?
实行了十年之久的电动车“国标”,事实上早已不适合现在电动车的规范了。这也是造成现今局面的一大原因。用一个十年前的标准来规范十年后的行业与产品,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这种方式的可取性。
广东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便表示:“新国标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估计年底会出台,现行的标准是很不符合实情的。然而即便这样,我们的行业也有优秀的企业推出了国标车,诸如松吉、雅迪、台铃等知名企业。但是对行业如此严厉的整治,对中小企业的创伤太大了,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给电动车行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当记者问及新国标最新情况时,协会负责人表示不方便透露。最后,小编也希望电动车这款极大的方便民众的交通工具,能受到引导规范,而不是打压整治。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http://www.cebike.com/news/html/201304/2013041714300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