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从2001年就开始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但至今在产业化道路上依然步履维艰。 就在政府决策部门与业内专家争论不休是否应当给予低速电动汽车牌照时,在山东、河南等地农村,一场由旺盛的市场需求反推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郭孔辉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本来电动车可以发展得更快,由于政策不顺应民意,已经耽误了相当长的时间。总有一天人们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低速电动汽车市场容量惊人
2011年,山东省全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6.8万辆,其中纯电动客车约为700辆、混合动力170辆、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达6.4万辆,销售收入高达300亿元。
这一骄人成绩的背后推手,是山东省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在逆境下制定的《低速电动汽车标准》。在全国电动车发展进入瓶颈之际,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开始了省内的自发试点。
今年一季度,山东全省生产低速电动车达到两万辆,同比增长98%。记者了解到,以山东时风汽车为例,去年生产低速电动汽车近3万辆,2012年计划生产5万辆,可满足35公里每小时的正面碰撞要求,分为运行时速50公里每小时和80公里每小时两种。
郭孔辉表示:“这种80公里每小时的电动车使用成本为每公里耗电一角钱,如果是在夜间充电费用还可以降低一半,而且最高配置的车仅需4.58万元一台。”
郭孔辉指出,速度指标适当、续驶里程不太长的低速电动车,其经济性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电动汽车,“减肥、少装电池,才是电动车今后发展的明智选择”。
但眼下低速电动汽车不属于政府鼓励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之列。虽然主管部门没有明令禁止发展低速电动汽车,可是由于其不能进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所以不能上牌,仍属于受限制的行业。
尽管如此,除山东外,河南、江苏、广州等省的乡镇市场中也涌现出大量低速电动汽车。北京智电未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梁成翔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在对一些中部省份进行调研时发现,由于低速电动汽车价格低廉、用车成本低,不仅在乡镇、农村汽车市场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额,而且还出现了细分的受众市场。
地方政府的默许与支持
当前,山东是拥有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政府与民间都给予了很多支持,但这种支持与中央决策部门的主导方针却并不一致。
郭孔辉说:“我国中央一级的政府管理部门对相对低速、短里程的电动车一直采取遏制态度。甚至有人认为,鼓励低速电动车发展就是主张发展"垃圾技术"。”
他指出,我国中小城市和农村对指标相对较低的电动车需求很大,过于强调发展“高技术”的电动车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市场需求旺盛的电动车,政府不允许上路;行销欧美市场的产品,在国内却被称为落后不堪的“垃圾技术”。
“我认为,从低速电动车低端市场切入是扬长避短,先低端后高端是一种循序渐进、按照科学规律发展的道路今天的低端就是明天的高端。”郭孔辉说。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出于交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到小型低速电动汽车在短途运输中的优越性,正倾向于摆脱中央束缚,并试探着默许小型电动车在本地区生产及运行。
据了解,江苏省已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技术标准,河南省与广州市也允许低速电动汽车上相应的电动车号牌。
对于这种发展趋势,与会的许多业内专家都表示值得推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对郭孔辉观点的认同。他表示,对于已经默许开展低速电动车生产与运行的省份,中央决策部门并不会叫停,对于推广得比较好的小城市与农村应该支持。
渐成燎原之势
通过发展新能源车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口号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峰会上就表示,行业内对“弯道超车”的认识已经更趋理性和冷静。
与会的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直言:“"弯道超车"就是胡说八道,绝对不是有车企工作经验的人能说得出的话,只有扎扎实实做技术才是正道。”低速电动汽车在不被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日益成长壮大,已体现出其扎实的功底。
郭孔辉表示,市场需求不仅可以拉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而且依靠小型电动汽车的低成本优势还可以产生效益,并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的提升,促进高端电动车的产业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和乡村从发展小型电动车中尝到甜头,大有星火燎原之势。“未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将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这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郭孔辉说。
殷承良对“农村包围城市”的说法表示认可和赞同。他认为,即使政府决策部门不出台相应支持文件,也不影响今后低速电动汽车在全国的飞速发展,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其必将呈现燎原之势。
不过,由于低速电动车使用的铅酸电池污染严重,李毅中表示,今后我国要大力发展锂电池,在发展低速电动车的同时,铅酸电池应退出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