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热,推动了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争论。在近期举行的几次论坛上,多位业内外专家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坦率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这些看法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犀利中不乏独到之处,希望引起读者关注,共同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
“纯电动公交车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但目前尚不具备在城市中大规模推广的条件。”9月8日,在2010中国(杭州)节能和新能源客车示范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这样表示。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一批纯电动公交车已上路行驶,有人认为纯电动公交车走进中国城市指日可待。但杨裕生认为,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纯电动客车使用成本过高
杨裕生院士是电池研究方面的专家,他认为国内的动力电池还没有达到纯电动客车的使用要求,存在电池重、续驶里程不够长、使用成本太高等问题。
“按照目前电池的能量来推算,纯电动大客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是150公里。但这无法满足公交车平均日行驶200~300公里的要求,需要建大量充电站或换电站。而建充电站,地皮和备用电池的投入会非常大。”杨裕生指出,北京奥运会期间,花费7000万元建一座充电站,为50辆公交车服务,这是一般公交公司难以承受的。“目前,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奥运会、世博会纯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行作为蓝本,用来大力发展纯电动公交车。”
除建设充电设施的费用较高外,纯电动公交车所用电池的成本也不可小觑。尽管现在国家对参加“十城千辆”示范运营的纯电动客车给予最高50万元/辆的补贴,但仍然需要“电池降至3000元/千瓦时以下、循环寿命达到1500次才可保本,这是目前电池的性能很难达到的。”杨裕生说。
目前,纯电动公交车比传统动力公交车的购车成本高很多。据了解,前年上海纯电动公交车为每辆190万元,去年为每辆210万元,今年世博会前涨至260万元。过高的价格主要是由于电池成本较高造成的,依据目前的技术和使用条件,降低电池成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是纯电动公交车只能极少量演示,不能大量推广的主要原因。
有公交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除了一次性成本高,纯电动公交车的使用成本也很高。前期试运营的纯电动公交车的电费、维修、保养等费用是普通公交车的5~6倍。”
发展电动客车存在三个误区
杨裕生指出,目前在发展电动客车的过程中存在三个误区,或者叫不正确的观念。
其一,充电要像加油那样快。杨裕生认为,过快充电不可取,因为快充电要求电网大量扩容,并且快充对电网冲击很大,要建大型充电机。假设有一个200千瓦时的公交车,如果用一小时充电,只需200千瓦时的电,如果要6分钟充完,就要建大型充电机,而且影响电池寿命。因此,发展电动汽车要改变观念,多选择夜间慢速充电,用电网的“低谷电”,既省钱又能保护电池。
其二,以全面高指标要求电动公交车,例如不分南方、北方,要求温度指标一样;不管长途、短途,要求装车的电池总量一样;不论山城、水城,要求爬坡能力一样。“盲目追求全面的高指标,不利于纯电动客车的推广,各城市应该根据本城市的具体情况,追求性价比最高的车,以够用为原则,尽量降低成本,以利于发展。”杨裕生说。
其三,电动客车要做就做豪华型。杨裕生指出,“豪华”这一要求将导致车重增大,增加了电池用量,“豪华”还会造成高车价,增加公交车运营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发展纯电动公交车应该以提高技术性能为重,提倡讲求实效。
应优先发展小型低价纯电动汽车
那么现阶段,我国应该着力发展什么样的电动客车?杨裕生认为:在公交车领域,增程式大中型客车是我国电动公交车发展的最佳过渡车型。这种车不需要充电站,车在行驶期间,发电机与电池并联驱动电动机,也给电池充电,可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用油可以省一半,电池用量比纯电动车少,车自重较轻,价格低。
今年年初,杨裕生会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陈立泉和郑绵平四人联合署名上书国务院,建议优先发展纯电动汽车。提出应以“纯电驱动”的微小型、低速、短程乘用车为突破口,逐步提高水平;以增程式“纯电驱动”的大中型公共客车和中高档乘用车为主要过渡车种;打牢基础,向新一代纯电动车方向发展。
“应该优先发展微小型、低速、短程纯电动轿车。电动车做小,电池、价格等方面的矛盾都易解决。”这是杨裕生一直坚持的观点。据悉,行驶100公里微型电动车耗电约为6~8千瓦时,小型电动车约为10~13千瓦时。对于使用铅酸电池的小型电动车,杨裕生也表示应该鼓励发展。“售价在3万元左右,使用成本也很低,电池折旧加上电费,每公里花费在0.16元,相比普通微型轿车每公里0.35元左右的燃油费用,低了一半左右。如果配用锂离子电池,售价也只有5万元左右。这种汽车非常适合我国小城镇和乡村的消费水平。”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