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在吾国的发展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是6月份开始,国家要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最高一辆补6万;近日,又出了个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首期就有13个亿“支持电动车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有意思的是,虽有巨额补贴,虽然电动车“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无数企业宣布搞出了无数种电动车,但市面上根本看不到电动车的影子;此番央企为电动车而结盟,而这些央企在电动车技术上都乏善可陈,远不如一些民企更有心得。
给私人购买新能源车以补贴,营造出了轰轰烈烈的电动车时代已然来临的感觉,但市面上却无车可供,现在央企为电动车结盟,也透露出一个信息,电动车的八字还没一撇,需要办的事儿太多了。
《手机》中,费墨老师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最怕的是什么,结盟。”为什么怕结盟?你们结盟了,必然会对盟外的不利。
费老师的老婆和严守一的情人走到了一起,费老师本能地感到威胁,俩女人实现了信息共享,对费老师和严主持的信息保密工作构成了严重挑战,事实上,两个女人打赢了这场信息战。
央企结盟,没参与拜把子的企业感到不安。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就表态说,“新能源汽车战略不应该只包括央企在内,国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都应该加入其中,共同发展新能源战略,寻求新的机会。”某在电动车上有些建树的民企则直接放出话来:“国资委带领他们旗下的企业搞电动车,我们将继续在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带领下越做越好。”
这话有些不顾大局,简直是在挑动领导斗领导。领导之间会不会斗是另一回事儿,但电动车这事儿显然不光是一个技术活儿,还是一个需要领导画圈儿的政策活儿。要是纯技术活儿,这些民企根本不怕央企,从电动车技术本身来看,好一点的技术在民企手里,央企根本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东东。
央企一结盟,别的企业倒不是怕央企技术飞速进步,而把别人抛在后边,让他们神经紧张的是两个字“标准”。在结盟大会上,有关领导对联盟的工作提了几点要求,第一条中就提到,联盟要“积极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行业产品标准、认证制度、规范及服务标准等。”
有一句名言叫“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如果成为标准制定者,就当然地会成为“一流企业”,虽然这些央企不是当然的电动车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但即谓之央企,以其背景、身份和地位而言,想发挥影响也不是难事儿,要是再拧到一块儿,技术上的事儿不敢说,政策上的事儿还是有谱的。
别看现在电动车嚷得比较热闹,其实八字的一撇写没写完还不一定呢。别说中国,就世界范围而言,电动车的性能完全没法儿跟传统车相比,单说一样,传统车灌一箱油跑个五六百公里没问题,电动车充满电顶多跑一百多公里。说到底,现在的电池技术还不行。除了这种核心技术,像充电这种涉及电动车使用中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虽然还有各种缺陷,但电动车毕竟迈开了进入实用阶段的第一步。而想让电动车大规模应用,必须从电池、整车、充电方式等有一揽子解决方案,没有人会傻到去买一辆裸奔的电动车,即使给再多的补贴也不买。
这时候就需要标准了。谁要是标准的制定者,就会占很大的便宜,一切按有利于我的来。比如说充电方式,就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现充,一种是换电池。如果我的电动车上电池布置方案比较方便更换,那我就支持制定标准,在充电站换电池,这样一来,那些把电池整个铺在底盘上的电动车厂家就废了。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其实就电池和充电接口等标准上边,就很容易对一些企业制造壁垒,决定一些企业的命运。
现在电动车的技术还在尝试阶段,解决方案莫衷一是,而标准是要号令天下,一统江山的,所以当央企结盟时,别的企业就担心他们会左右标准的制定,从而纷纷表示不能被排除在外,大家都要“为国家电动车产业发展作出努力。”
这些担心不知道是不是多余的,但愿是多余的。
其实,就电动车的行业发展而言,各自为政是永远搞不成的。不是说电动车搞不成,而是说很难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因为一家车厂不能又搞电池,又搞整车,又建充电站。电动车与上下游产业之间,需要协调联动,大家都动起来了,电动车基本的使用环境才能具备,电动车才能真正走向市场。
所以,结盟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结盟。此番电动车“国家队”就涉及电池、整车及电驱动、充电与服务等各种企业,如果各个环节之间能够顺利衔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电动车使用的基础环境,这确实是“国家队”的优势和职责。但“国家队”在电动车技术本身并没有优势,如果联盟不在这方面对更有技术优势的其它企业开放,一者难在电动车核心技术方面有所进步,二者,出于竞争的需要,在政策壁垒上动点脑筋也是难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