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郑州自行车电动车批发市场一扫天晴时的喧哗景象,整个市场内几乎见不到一个顾客,除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到处都显得异常清凉安静。
而在市场管理办公室里,办公室主任弓淑云却忙得不可开交。
“不好意思,回头再聊吧,有件事税务所一直在催,不能再往后拖了。”跟记者还没有聊上几句,她便急匆匆出去了。
作为郑州市最早的自行车批发市场,其距今已有近15年的历史。
但如今,这个市场的命运却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2008年以来就一直遭遇一个很大的烦恼——“被迫拆迁”时时笼罩在头上。
“国字号”背景
1996年,郑州市南阳路与兴隆铺路丁字路口,由郑州市惠济区物资局、木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郑州自行车专业交易市场成立。
但是,由于市场不景气,一年多后,两家单位便宣告退出市场的经营。
1998年,河南三星置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荆章文嗅到了这其中的商机,便接手了这个市场,并在接手后在原有的规模基础上,又投资上千万元扩建了二期工程。
但对荆章文来说,也是万事开头难。
当时,除了这个市场,由于紧邻着北环快速路,所以,包括眼镜市场、旧货市场、机电市场、床上用品市场等在内的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在此前后三年内相继诞生。
不过,市场群的形成并不能改变此地位置相对偏僻的窘境——向西向北大部分还是农村的大片庄稼地。
缺乏足够的人气支撑,这是当时这些市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接手后,我们老板非常困难。”弓淑云回忆说,“为了尽快把商铺卖出去,我们员工甚至自己出钱先买一部分。”
据一位十几年的老商户赵先生回忆,当时为了把市场尽快做起来,市场采取了免租一年的招商优惠条件。
但是,在当时,自行车还是普通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而这又是郑州市第一个自行车批发市场,所以又坚持两年后,市场已经开始有了“高成长性”的迹象。
时间到了2002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商户的增多,市场的房屋已经满足不了商户的需要。另外,那时的北环以南的土地资源,也已成为开发房地产的首选。
2002年10月,刚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郑州自行车批发市场,便开始向北转移阵地。
新址就在原址北约300米处的王砦村。2003年3月,一个占地66.6亩、营业面积18000平方米、仓库16000平方米的新市场便投入了运营。
1.5亿再造上游市场
搬迁过后的郑州自行车批发市场又经历了一次短暂的“阵痛”。
“当时市场门口的公路还没打通,很多商户都不愿意搬。”上述赵姓商户说。
但搬迁已是定势,另外再加上一部分做电动车商户的入驻,市场经营很快稳定了下来。
据弓淑云介绍,现在市场有100多家商户,从业人数有1000多人。除了河南本省的商户以外,其他的还有的来自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湖北等省。
“现在一间店铺每月租金都1000多。”上述赵姓商户说,“生意还算可以。”
随着市场的稳步发展,已尝到做批发市场甜头的荆章文又意识了另一个大的商机。
河南作为消费大省,自行车、电动车的消费潜力不可估量。但一个现实是,大部分自行车和电动车都是外地品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于是,2005年,荆章文计划投资1.5亿元挥师荥阳建立一个基地,来吸引各大品牌厂家入驻,打造一个自行车、电动车的整车部件—组装—质检—批发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据了解,该项目当时计划的建设年限为2007年3月~12月。
但是,该项目至今仍没有面世。
“到现在也没有开工。”荆章文说,“土地等手续还没有完全办理完毕。”
恐被拆迁
大的梦想还没有实现,现在,郑州自行车批发市场却遇到一个更大的烦恼。
据弓淑云介绍, 现址是租用王砦村的土地, 租用期限是25年。
但自从南阳路向北的公路打通以后,王砦村因紧邻市区而土地价值开始“水涨船高”,所以此时,在市场成熟的背后却因此潜伏着一个关乎其命运的危机。
“2008年奥运会前,我们就接到街道办事处和王砦村的通知,让我们搬迁。”弓淑云说,“而且搬迁的事儿,办事处和王砦村已找我们好几次了。”
但此时,离25年的租用期限还有差不多20年的时间。
上述说法也得到了市场商户的证实。
“前两年确实闹的非常厉害,整天吵着要搬。”市场另一位商户说。
“但让我们搬到哪?”弓淑云有些无奈地表示,“现在哪有地方那么好找?”
王砦村民的现实顿时让郑州自行车电动车批发市场的命运“悬”了起来。而这也对市场的进一步管理升级与商户的经营造成了直接影响。
“肯定对市场和商户有影响了。”上述商户说,“很多商户当时看那阵势,就想着做不长时间了,于是有的开始寻找其他的地方了。而有的想来这个市场的商户,知道这个情况后,也不敢来了。”
另据了解,离此向东一个路口的金杯路附近,在今年上半年又新兴了一家自行车电动车市场。
“或许是人家听到了该市场要被拆迁的风声了吧。”上述商户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