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业内人士称,两岸技术合作、优势互补,将获更明朗的发展空间
昨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开幕,以“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为主题。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400多位来自两岸工业、科技、能源、环保产业界代表人士,以及文化、教育、体育、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合作、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等内容研讨。
机遇
节能环保领域商机大
前日,部分论坛代表来到我市的企业现场参访,为论坛做准备。昨天,他们又都集中参与了“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合作”的分组讨论。
有意思的是,参加讨论的成员都没有穿西装,也没有系领带,空调室温控制在了常规的27摄氏度左右。“这样很好,我们的行为本身也符合了节能环保的要求。”一位台湾特邀专家轻松地说。
分组讨论中,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赵鹏高透露,根据测算,大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以带动上万亿元投资;大陆累计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达70亿吨,资源化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预计2010到2015年,城镇污水垃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达6000多亿元,运营服务规模也将超过6000亿元……一系列数据带出无限商机。
此番话一抛出,台湾特邀嘉宾黄万翔立刻回应,“新能源、节能减碳及电动汽车等项目,都是台湾与大陆可以积极发展的领域。”他认为,可以借技术突围、关键投资、环境塑造、出口转进及内需扩大五大策略,共创两岸经济的双赢。
黄万翔表示,在LED产业方面,可以建立技术自主,导入国内外应用示范;在风力发电方面,开发关键元件及自主性技术,培植离岸风电。此外,在太阳光电电池产量、电动汽车等领域均有发展合作空间。
聚焦
电动车产业成亮点
讨论中,不少与会代表提到了两岸电动车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从石油安全、减碳压力、产业升级三个方面讲到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战略选择。今年6月,大陆在13个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再增加了7个。
他认为,台湾汽车产业在产品创意研发和核心部件开发能力、柔性生产能力、配套体系和技术专利上很有优势,两岸在整车、电池等方面都有合作的领域。
台湾车辆研究测试中心总经理黄隆洲也表示,汽油车行驶每公里能耗是电动车的3倍,二氧化碳排放为电动车的4倍,台湾在推广“智慧电动车”上有多个领先。例如,电动车专用弹性地盘、马达、电池模组及动力控制模组等关键组件,具备一定国际实力。
“如果通过交流,以台湾技术优势及产业链客制化能力,结合大陆电动车产业及市场优势,可以成为全球电动车发展的亮点!”黄隆洲大胆预测,希望通过研发合作的互补,创造国际电动车辆产业领头羊。
期盼
有更专业化的对接
“热情没问题,遇到具体的项目,总会有些困难。”董扬直言,在专利上、在法规上,两岸合作需要更多的交流与换位思考。
昨日的讨论热烈而专业,台湾企业家代表张代枫就激动地表示,“两岸搞汽车行业,一定要有一种心胸,不要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大陆专家王昕则以LED为例,阐述了应用标准定义的重要性。国内专家吴志新也表示,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好,需要更专业化的对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协会庞春霖建议,能否建立标准比对中心,对两岸标准差异出具权威解释。
事实上,无论是LED,还是电动汽车,这些领域的探讨都与我市不少企业密切相关。例如,通过各类股市交易公告可以探测,佛山照明、佛塑集团均有进军电动汽车的意向。其中,部分企业的相关项目已经启动,进军电动车产业链的预期相当明确。有渠道显示,佛照明将涉足包括动力电池组生产、电机生产和电控生产等3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通过两岸的技术合作、优势互补,将获得更明朗的发展空间。
“我们与台湾产业界联系很密切。”我市LED龙头国星光电副总余彬海博士介绍,台湾LED行业的上游、外延,尤其是芯片产业规模比较大,这几年进步快,而且他们对国内市场也非常重视。他透露,台湾LED芯片制造商晶电公司总经理李秉杰早前几乎每年来佛山,如今两地业界的往来也非常多。
他表示,台湾企业在规模与技术上与大陆有合作空间,期待在标准制定上,两岸有更先进、科学的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