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泉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出《泉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初步方案,将上报市政府,由市政府研究决定。
这份初步方案,建议先行平整市区非机动车道,给电动自行车提供通行道路保障,接下来给电动自行车上牌,限定电动自行车只能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这一初步方案借鉴了《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支队长谢永强表示,之前之所以未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主要是因为泉州市区有不少非机动车道坑坑洼洼,仓促出台管理办法,将使电动自行车陷入无路可走境地。因此,在这次提出的管理办法初步方案中,第一部分拟建议完善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市区的非机动车道。
谢永强表示,市区不久后将为电动自行车上牌。目前,有两点可以肯定:
一是上牌的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电动自行车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20公里;整车重量不大于40公斤;电动机额定输出功率不大于240瓦;轮胎宽度不大于54毫米;蓄电池标准电压不大于48伏;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分钟的脚踏行驶距离不小于7公里。
二是电动自行车必须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其他涉及公安、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举措以及对超标电动车的处置措施等,也将在该管理办法中体现。
初步方案主要起草人之一、市交警支队法制科科长柯平均说,初步方案在比照福州做法的同时,将会结合泉州市情,在一些措施上进行调整。柯平均说,一旦《泉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批准发布实施后,泉州电动自行车挂牌上路就为时不远了。
■现场 想走非机动车道不容易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发现,市区诸多非机动车道难以通行。
九一街的非机动车道崎岖不平,路面砖头多有破碎,路面宽度不一,不时冒出一个突出的小建筑物“压迫”非机动车道。市民赵小姐每天骑电动自行车上班都要经过九一街,她说非机动车道上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并行,常常要急刹车,路面又不平整,要一路“抖”过去。赵小姐很烦,慢慢地就冒险往机动车道上骑。
在泉州商城广场,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被人设立了护栏,过了红绿灯后,电动车、自行车要排着队才能慢慢穿过继续行驶,于是,不少车辆就选择走机动车道。
丰泽街的公交专用道成了不少电动车的“天堂”,尤其儿童医院门口的各种小摊占去了非机动车道后,电动车更是纷纷直接选择公交专用道。
义全街两旁的人行道与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非机动车道莫名“消失”,电动车只能与机动车同行。
■市场 不合标电动车销量下降60%
中山南路一电动车销售行老板指着一款带着踩踏功能的电动车说,这是半个月前的新款,半个月来已销售了几十台,“符合标准的电动车现在很受欢迎。”
另一家店的老板告诉记者,目前电动车的价格还比较平稳,但按照这个趋势符合标准的电动车价格可能会上涨,“不符合标准的被限制了,符合标准的会越来越受欢迎,价格肯定会上涨。”
几家电动车行的老板都反映,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车销量直降了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