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继推广免费自行车租赁业务,破解“公交车最后一公里”难题之后,拟在主城区形成800公里自行车廊总体布局网络,并征求市民意见。传递出尊重自行车路权的积极信号,具有绿色交通导向意义。
据统计,武汉市主城区现有自行车保有量超过110万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50万辆,还有遍布武汉三镇的免费自行车租赁业务。足见市民对自行车的青睐。就是在人均拥有汽车比例十分高的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推广自行车,大力建设自行车道。据报道,美国各地举办了不少“骑自行车上班周”的活动。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多次倡导大城市恢复自行车道,并引用国外城市的经验称:“市长不应只考虑去改善30%有车族的生活,而是要为占人口70%的无车市民干些什么。”现在武汉市再次把自行车道路网络的问题摆上桌面,值得关注与反思。政府在处理城市交通到底为谁服务,在城市形象与普通公众交通权利的问题上,如何摆正位置,这是一个导向问题,更是一个原则问题。城市不能为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形象,忽略自行车群体的利益。也不能动辄封杀电动自行车。
从理论上讲,城市并没有限制自行车的通行权利。但事实上,自行车的通行权利正在受到蚕食,与机动车相比,自行车明显缺乏足够的行驶空间。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经表示:“新建道路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有些自行车道过窄;机动车行驶中占用自行车道;机动车尾气污染影响骑车人健康;机动车停车位占用自行车道;在自行车道设置公共汽车站,导致公交车出入时影响骑车人正常行驶,并造成安全隐患。”这些情况使骑车人的路权不能得到保证,并损害了自行车的交通资源。当自行车与汽车在同一条道上通行时,自行车只能处于弱势地位,拿什么保证自行车族的权利呢?
所以,在赞赏重视自行车道建设姿态的同时,更期待城市拿出实际行动改善自行车的出行环境。城市不仅要注重设立自行车道,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细致的配套措施,保证自行车的路权,帮助自行车族重新树立上路的信心,避免“自行车道好建,自行车路权难还”。令人欣喜的是,不重视自行车道建设的局面正在悄然改变。多座城市推出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上海市、深圳市在繁华地段也开辟了专门的自行车道等。(叶祝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