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北京近70万辆电动自行车车主,可能要报考驾照、上机动车牌照,方能驾车上路。日前召开的“‘电动摩托车标准’与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研讨会”透露出上述消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树义表示,电动自行车关系千家万户,对于电动自行车“自动”变身为电动摩托车这一立法后果,职能部门制定出台电动摩托车新标准时,应予以考虑,并形成对策。而且,“电动摩托车标准”缺失公开征集意见、听证等法定环节,程序失当。
电动车标准,涉及到芸芸众生的利益,所以笔者不得不呼吁:电动车标准,莫要闪了低碳经济的腰。近期我国制订了到2020年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我认为,一切国家机构都要朝着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方向去努力,而不能相反,通过“标准壁垒”,促使人们放弃符合低碳经济标准的出行方式,而浩浩荡荡地投入到使用汽车的行列。
与一个国家一样,对于笔者这样的家庭,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选择何种方式出行,其实是个信念与选择的问题,我之所以不购买汽车,就是因为考虑到我不必要将使用汽车的外部成本,如污染、交通拥挤强加给社会,而宁可选择风里来雨里去的电动车与公交相结合的出行方式,在自己没有感觉到不便的情况下,客观上也减轻了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这样的生活指导思想,其实也是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的。笔者认为,自己选择的出行方式是一种负责任的出行方式,我没有给社会造成过度的污染,也没有给公共设施造成过度的压力,我所愿者,就是政府能够支持我这样的生活方式。
同时,电动车出行方式,对于行业发展的带动也不逊于汽车制造业。短短几年,人们在电动车上的进步并不逊于汽车的进步,比如高效电池的研制与运用、更关键的是电动车告诉人们在面临选择时,以最小的外部性方式生活,这正是低碳经济所要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很多精英阶层自觉选择的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政府对这种生活理念的肯定,将会使得人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推进,而政府以“标准壁垒”的形式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狙击,将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说电动车有什么样的不便的话,那么这样的不便多在于,其对于汽车消费有着巨大的“挤出效应”,电动车让汽车失去了潜在的消费者,在减轻公共交通压力的同时,又使得那些本没有必要买汽车的人产生后悔的心理,这也正是有人要置电动车于尴尬之中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在此的背景下,我提醒有关方面,别忘了国家推进低碳经济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