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实施公共自行车免租服务跨出实质性的一步。11日,武汉市青山区在该区绿荫广场举行1000辆自行车免费发放仪式,市民凭身份证、学生证等办理“诚信卡”后,不花一分钱就可将自行车骑走。车辆可归还到全市的任意一个租赁点,车辆归还后,可以再次租借。按计划,明年青山区将投放免费自行车3000辆—5000辆,武汉市将投放3万辆,在全市建立不少于1000个免费自行车租赁点。
继杭州、上海、北京推出免费自行车以后,武汉市也推出了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破解“公交车最后一公里”难题,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看起来是件芝麻小事,实质上是城市是否尊重公民权利,是否注重保护公众出行权利的大问题。在自行车仍然是百姓重要出行工具的语境下,如果自行车的功能被忽略了,实际上就是公众交通工具选择权被侵犯与政府工作不到位。因此,在举国上下宣传“无车日”的社会氛围中,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逐步推广,具有绿色交通导向意义。
其实,除了经济指标以外,百姓出行是否方便,也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是自行车大国,大部分人还买不起或者消费不起汽车,对自行车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即便城市道路修得再好,小汽车再多,自行车仍然是一种很好的短程交通工具。因为自行车除了环保、节能、经济、方便、灵活,弥补机动车的不足等优势外,还有强身键体的作用。在人均拥有汽车比例十分高的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推广自行车,大力建设自行车道。据报道,去年年初,美国各地还举办了不少“骑自行车上班周”的活动。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多次倡导大城市恢复自行车道,并引用国外城市的经验称:“市长不应只考虑去改善30%有车族的生活,而是要为占人口70%的无车市民干些什么。”城市在处理交通到底为谁服务,在城市形象与普通公众交通权利的问题上,如何摆正位置,这是一个导向问题,更是一个原则问题。城市显然不能为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形象,忽略自行车群体的利益。
从理论上讲,城市并没有限制自行车的通行权利。但事实上,自行车的通行权利正在受到蚕食,与机动车相比,自行车明显缺乏足够的行驶空间。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经说:“新建道路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有些自行车道过窄;机动车行驶中占用自行车道;机动车尾气污染影响骑车人健康;机动车停车位占用自行车道;在自行车道设置公共汽车站,导致公交车出入时影响骑车人正常行驶,并造成交通隐患。”这些情况使骑车人的路权不能得到保证,并损害了自行车的交通资源。当自行车与汽车在同一条道上通行时,自行车只是处于“弱势群体”地位,拿什么保证自行车人的权利呢?所以我对重视发展自行车的姿态表示赞赏。
当然,除了蚕食自行车道以外,影响绿色出行方式深入人心的瓶颈还在于城市公共交通不发达。这依赖于城市建立完善、快捷的公交系统。比如,给予公共交通优惠政策,倡导公交优先的社会氛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公交经济实惠、效率高的优点。在这方面,北京等城市坚持公交低票价政策值得肯定。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重视自行车道建设的局面正在悄然改变。比如,全国多座城市推出的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深圳市、上海市在繁华地段开辟专门自行车道,等等。
当然,要真正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除了推广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以外,关键要营造绿色交通氛围,让人体会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叶祝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