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电动车国标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惟一存在异议的是,车的重量到底是40公斤还是48公斤,即便最终以48公斤为界,也有大约六到七成的电动车因超标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不减肥”就得退市
近几年电动车业内此起彼伏的争议终于将有个了结。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向记者介绍,电动车国标将在今年下半年出台。目前,电动车国标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惟一存在异议的就是车的重量是40公斤还是48公斤。 王凤和说,这一重量标准给电摩和电动自行车划了一条界限。“新国标就是要把‘电摩’拦在电动车门外。”据介绍,电摩分为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目前占据60%的市场份额,根据国家标准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中的重量和时速标准,它们属于“超标”产品。
王凤和介绍说,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500多家,其中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有1200多家,即使国标最后将重量定在48公斤,国内也有大约六到七成的电动车是超标的,这些企业将只能转产电摩,但电摩对生产条件、设备、成本的要求将更高。这也就意味着,转入电摩生产领域,其生产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因此,一旦国标正式实施,这些企业很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而给众多电动车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除了即将出台的国标外,还有持续上扬的原材料价格。
据介绍,目前电解铝的价格持续上涨,达到每吨2.2万元以上,比前年价格高出近一倍。另外,随着新《合同法》的出台,劳动力成本也在加大,很多电动车企业员工的薪水普遍上调了20%。
在多重压力下,一些企业生产难以为继。据透露,去年,国内有近400家电动车企业被兼并淘汰,主要集中于天津、广东等地,估计今年浙江省一些中小电动车企业也难逃此劫。
王凤和介绍说:“目前,国内25%的电动车产量出自5%的企业,这个数字还会变得更加集中。”
转让或是重组
据了解,在全国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制造商中,仅有100多家是由原来的摩托车企业转型而来,占总量的1/18,他们将自动获得电摩生产许可。而剩下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制造商则可能因拿不到电摩生产许可证,被迫关门。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对有实力的电动车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好的机遇。
经过近一年的拉锯战,近日,力霸皇集团总裁严备战对外正式宣布,已经收到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上海依莱达的营业执照。“我们已经成功控股上海依莱达100%的股权。”严备战表示,对于想做强做大的电动车企业来说,今年有很多机遇。
据介绍,去年,全国电动车市场容量超过2000万辆,随着一部分企业的退出,有实力的企业将有机会大展拳脚。部分老牌制造商则积极加大投资,推进产业整合,甚至谋求上市,而以日本铃木为代表的一批外资企业,也开始对中国大陆市场虎视眈眈。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蕴藏1000多亿元的市场潜力,仅电动车用蓄电池的市场潜力就超过500亿元。在新国标出台、风险被充分释放之后,这一市场将成为众多厂家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
据零点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显示,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产量已达2000多万辆,而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空间。当产销规模达到4000万辆时,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才达到饱。也就是说,起码在今后5年内,市场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但是,根据浙江自行车协会的分析预测,情况并不乐观。该协会理事长张顺荣认为,按照现在的产能增量和增速,达到4000万辆的规模用不了5年时间。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证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国申请电动自行车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达2095家,按年产2000万辆计算,每个企业年产不足万辆。随着国内摩托车行业、家电行业即将整体加快进入电动车市场,产能扩张将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目前,年产销量4万辆的企业已处在盈亏平衡点上,年产销量在2万辆至3万辆的中小企业均经营困难。
链接
电动车分成三类:40公斤以下、时速20公里以内、有脚踏功能的称为电动自行车;40公斤以上、时速40公里以内、没有脚踏功能的称为轻型电动摩托车;时速在40公里以上、电机动力的为电动摩托车。第一种属非机动车,后两种则划入机动车。 (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