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买一辆比混合动力车(如丰田的Prius)贵10 倍的汽车吗?如果我告诉你,它的行驶里程只相当于混合动力车的一半、多数城市连一座加氢站都没有呢?最关键的一点:它的温室气体排放比混合动力车只多不少。
除了传统媒体和某些总统竞选人—他们就像我的1岁多女儿一样,容易被闪亮的新玩意儿吸引,在某家汽车公司推出极其不可行的下一代氢动力汽车(即燃料电池车)时,任何人都不必过于兴奋。因为这种车的市场成功需要有太多的奇迹。
以本田新发布的FCX Clarity为例。据《纽约时报》报道,它的生产成本高达数十万美元。本田总裁表示,只要产量增加,成本可望在10 年内降至10 万美元以下。
问题是,这种消费者得不到任何实惠、其公益价值也不足以赢得政府支持的汽车,产量怎么会增加呢?答案:量产无望,车价或许永远不会跌进10 万美元。
还有,谁会去买一部很难找到燃料的汽车?从另一方面看,在这种车变得抢手之前,谁会去建数以万计的加氢站(每座造价至少200 万美元)?
这是个鸡蛋相生的问题,对氢汽车来说尤为尖锐。对石油公司来说,投下巨资建加氢站,往好里说会抢走他们非常赚钱的加油站生意,往坏里说可能血本无归,假如氢汽车流行不起来的话—这种可能性越来越明显了。
但媒体还是兴致不减。《纽约时报》写道,比起电力汽车,燃料电池车有一大优势:不需要数小时长的充电;另外在美中等很多国家,发电往往要靠烧煤。
《纽约时报》难道没有注意到,电力到处都有,而氢却没地方找吗?再者,按每公里的燃料成本,电力车可能只及燃料电池车的1/4。厂商也在研制可更换电池,将来换电池可以和加氢一样快。
还有,氢从哪里来呢?美国有95% 的氢提取自天然气,因此开氢动力车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不会比混合动力车少。
氢动力系统的效率也比混合动力车低得多。氢的生产、输送都需要用电,必须购置很多昂贵的硬件,比如电分解设备、输送管道网等等;最后再通过燃料电池转换回电力,驱动与电力车相同的电动马达。
两者的效率分别为20-25% 和75-80%,也就是说,电动车每度电的行驶距离比燃料电池车长三四倍。
那么,为什么车商对氢动力车仍旧乐此不疲呢?原因大概是,他们可以得到大量的免费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