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发展之初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已经走过十个年头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世界电动自行车销量最大的国家。然而回顾十年的发展,电动自行车整体走势不容乐观。产量不大,销售平平,出口遭受多方限制,让许多业内外人士不免猜测,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是否已经到了“瓶颈期”?2008年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市场能否“火一把”?今后电动自行车发展之路又将何去何从?
中国自行车协会专家认为,从2005年开始,电动自行车发展态势呈倍数增长,到目前为止,生产厂家已增加到两千多家,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行业需要进行整合管理,电动自行车即将进入“洗牌”阶段。 催生这种洗牌的有三个因素:第一,通过十年的发展,形成规模的企业如今开始初现端倪,并具备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市场需求量已日趋饱和,与厂家的生产产能不等,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更高的门槛,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整合,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发展。第二,随着消费者对行业认知逐渐成熟也会加速行业“洗牌”,电动自行车市场即将进入“品牌时代”。第三,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性能、规格等因素也各有不同。
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方向,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专家认为轻型、简易型电动自行车将是市场主流发展趋势。首先一个原因是其产品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电动自行车是短途代步工具,如果把它当作摩托车来使用是不科学的。第二个原因是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对象大多是妇女、中老年人,这就决定了重量轻便才适合消费者的需求。第三是由国家的发展政策所决定。汽车重量如果降低10%,那么油耗就会降低6%,重量越大,油耗越大,这就决定了电动自行车必须向“轻量化”发展。第四是同国际接轨体现行业进步。电动自行车在出口国际市场的时候,是以轻便为方向。
中国自行车工业信息中心主任余世光在《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再思考》一文中表示,目前的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将在几大环境(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政府管理完善、新国标出台、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将进入盘整期,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洗牌速度在加快,行业内收购、合并、参股、合作的调整模式将越来越多。企业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企业生产规模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的生产优势将进一步凸现。产品结构向简易款、轻量款调整,应生产质量稳定、技术含量高、智能型、环保型、多功能型及节能型的新型电动自行车及其零部件产品。而面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盘整期的到来,余世光提醒各大企业对于自身的发展应当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定位思考。企业应当坚持科学创新自主研发之路,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安全思考。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对电动自行车上路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宣传,配合行业共同维护整个市场。三是平稳持续发展思考。应建立整车及零部件联合开发机制。商家应规范销售及售后服务机制,推行错位竞争。
捷安特电动车公司经理陈英仁认为,在震荡期来临之际,只有真正打造品牌才能借势成长,才能成为行业领头人,对于国内诸多的电动车厂商来说,新一轮的洗牌运动已经不可避免,不过经过这个震荡期,这个行业也将更加健康,少数电动车的强势品牌将迅速瓜分国内巨大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