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部分“库存”,主要来源于厂家卖到经销商手中还没有被消化的货,还包括经销商转行或倒闭要处理掉的库存。对于还想在行业中发展下去的经销商而言,只有消化掉“库存”后才能进下一批货,这将直接导致制造商产品的滞销;对于转行或倒闭的经销商要如何处理掉库存?低价倾销也将对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我们还要看清楚一个不争的事实:电动车行业与摩托车行业相比,举例来讲,摩托车行业中一款“五羊”车型在市场上销售了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都没有被市场淘汰,还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可电动车行业中的电动车款式呢?更新速度过快,也必将导致部分商家在进货的时候陷入深思,绝不敢冒然进货,倘若进货多了,款式在市场上不流行了卖给谁?产生了库存怎么消化?
涉足行业后发现利润远没有想象中的高,经营难以维持。
不涉足行业不清楚,涉足了才发现卖一辆电动车的利润也就在100-200元左右。与原先最早涉足销售的商家相比,电动车行业利润下滑的很快,这对市场的发展很不利。举例子说,电动车经营就像车的链条齿轮一样,是环环相扣的,没有利润怎么付房费、工资?到最后只能退出市场。
经济学意义上的“商”,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利润低了甚至没有利润,经销商便难以维持经营,经营都难以维持了,市场能火爆吗?仅有的一些利润和仅有的一些销量,必然导致无法支撑店面、员工、售后的需要,最终关门大吉。
销量上不去,如何来做服务,没有服务意识市场难见销量增长。
经营都难以维持了,市场能火爆吗?电动车销量上不去,所以售后就没有很多的经销商愿意花很多的钱投入去做,说白了售后服务的费用都是含在车的成本之内的。也有些人看中了电动车专业维修这一行,但由于电动车销量上不去,维修也就吃不饱,所以购买了电动车的人就感觉维修也是很不方便,从而影响销售,久而久之必将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必将影响到市场的发展。
2003年的“非典”可以看作我国电动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转折点,至如今,几年的快速发展的确让许多厂商挣到了第一桶金,电动车产品也就有了第一批或者第二批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大多处在经济较为发达、路况好的城镇或者是某些农村市场。从市场表象上来看是一种姑且叫做“市场暂时饱和”的现象。由于电动车本身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这样一来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市场的发展。
消费者消费理念趋于理性化,购车理念悄然转变。
谈及消费理念,当然还要看到先前这部分消费者当时的消费心理,也许是处于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也许是存有攀比心理,但其消费理性化还是存在欠缺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中国这个市场,消费者买一件商品时总喜欢听听朋友的意见,先前的这部分消费者作为第一批电动车的拥有者,他们对电动车产品的评价也将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最终选择,总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电动车这一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物,消费者已经从最初的新奇上升到了现在的消费理念趋于理性化,在最终是否选择电动车这一问题上她们考虑的会更多。
维修不方便,部分商家态度恶劣,在消费者心中电动车使用成本并不低,导致消费者对电动车失去信心
伴随行业的发展,消费者消费心理正逐步趋向理性化,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的情况下,他们会不自觉的拿电动车行业和摩托车行业进行类比,乍一看电动车价格比摩托车低,不用买养路费、也不用烧汽油,使用成本也低,骑行也很方便,但是就电动车行业和摩托车行业整体质量而言,由于电动车本身质量的不过关,时常需要维修,加上买车时部分商家的态度和去修车时态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地区,政府对燃油助力车的政策和电动车相同的情况下,部分消费者自然的开始算一笔帐,就拿一辆电动车的电池到底能用多长时间来看,两年、一年、半年或者更短,要更换电池需要多少费用?在部分电池厂家电池技术不过关或者消费者本身对电池使用和维护知识欠缺的情况下,势必导致电池的使用年限缩短,再加上有些做短线的电动车产品除了电池之外,其他部件的质量确实也不过关,这就让消费者开始产生顾虑,燃油助力车和电动车同样不需要办理什么什么手续,而一辆燃油助力车的使用年限又远高于电动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电动车的销售。
另外,现在来看消费者即便购买了电动车,更多的也是购买了豪华款的电动车,在一些地区也叫“包车”,而且对载重要求也高,这就造成电池的损耗大,更换周期缩短到一年或更短的时间,也让消费者感觉到原来骑电动车也并不省钱。前前后后一考虑,消费者认为电动车的实际使用成本并不低,必将导致量上不去。我们应该看到,最终决定市场销量的还是消费者,他们对某个企业失去了信心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整个行业失去了信心。这就需要厂商们严格兑现自己所做的承诺、严格把控质量。
制造商自身原因
行业进入门槛低,致使众人一拥而上,众人瓜分蛋糕,必将使销量摊薄
我国电动车行业进入门槛低是毋庸置疑的,在新兴的电动车行业里还没有形成多少大的品牌,在这块诱人的蛋糕背后,是大家的一哄而上。企业多、品牌多,导致的结果是市场虽大,但大家都来分摊市场蛋糕,分摊到每家的销量毕然变小。加上电动车本身的生产跟摩托车差不多,都是直接和配套厂合作,能自主研发、生产的企业可能不多,所以造成目前品牌太多,鱼目混杂,许多品牌甚至直接OEM,必将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部分制造商急功近利的短期经营行为,必将自食其果
目前我国电动车中的部分制造商仍停留在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生产阶段,部分企业还存有“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他们不注重服务、不做品牌、不树形象对于质量的要求很难把握,在管理、营销等方面更是缺乏可行的方案。前前后后投入十几万甚至更少就可以搞生产,赚钱了就走。由此便形成一大景观:部分制造商今天和这家经销商合作,明天却又和另一家经销商合作,这个市场做臭了,还有另外的市场,这个“牌子”做砸了,明天我就换成别的“名字”;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不用指望大家都相信我,就那么十万分之一的人买我的就够了。孰不知这种短期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势必让企业自食其果。这种思想滋生的后果是严重的,必将使消费者的投诉率增加,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技术不完善、拼装严重,甚至有经销商也参与了贴牌
虽然我国电动车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目前电动车行业技术还不够完善,部分制造商只是严格意义上的拼装型企业,这部分企业甚至我们都看不到她们的工厂在哪,更有甚者有些经销商也参与了贴牌,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冲击了市场销量,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导致这一场“寒流”的原因还有很多,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曾经让所有行业眼红的黄金产业遭遇这样的“滑铁卢”之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的?是产品出了问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还是曾经的经营模式已经再难捕获宝贵的商机?这些问题让每一位业内人士陷入深思。
中国有几个亿的自行车消费者,不少将成为未来电动车的现实消费者,国内有数亿辆的电动车市场机会,规模总量达数千亿,但是目前最大规模厂家的电动车年销量也不过刚刚超过六七十万辆;在国家倡导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农村交通的日新月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电动车势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优越的交通工具,我们可以毫无顾虑、毫不夸张的说——电动车市场前景广阔且充满诱惑。
再回头,2007电动车市场遭遇的这股寒流,对比06年的市场火爆,想来那火爆也不是市场的真正表现,因为每个行业向前发展的步伐应该是平稳、健康的,而07年的寒流正是考验企业内功、比较企业耐力的一次机遇;这寒流也只是暂时的情况、只是行业向前发展的一个波动;所有的一切实际上是一次集中的爆发。从另外的角度讲也为净化行业、净化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小的波动,这只不过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家还应该信心百倍的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奋斗。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希望电动车行业仁人志士能够团结一心,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电动车制造强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