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禁摩,城区却仍有摩托、人力三轮和残疾人机动车穿梭
地铁口“三车”聚集纷纷拉客
记者调查
背景
广州市城区于今年1月1日开始全面禁摩,目的是改善交通状况,稳定社会治安,推动城市化公共交通工具的良性发展。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已被明令禁止的人力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车和摩托车,有时仍在城区间穿梭。
目击△△
交通接驳点频现“三车” 在数天时间的蹲点调查中,记者分别走访了广州市区的各大主干道,并在一些交通接驳位(如地铁口等地)进行了定点统计,发现禁摩后,出现在主干道的摩托相比已大幅减少,但出现为数不少的人力三轮车和残疾人专用的机动三轮车。
这些车辆出现数量较多、频率较高的是芳村区和海珠区。以海珠区为例:傍晚6时左右,从客村地铁口到晓港地铁口一带,每个地铁出入口都停有7-10辆摩托车,5-6辆人力三轮车,此外还有3-5辆残疾人机动车。此外,芳村客运站附近路段也频频出现此类状况。
“这些车里三层外三层基本上把一个地铁出口堵上了,不断地吆喝着招揽客人。”附近商铺的人说,由于有关部门查得严,即使早晨和傍晚,停的车会较多,但也是呆一会走一会,从来不敢在一个地方久留。 车夫△△
生活没有新来源 在海珠区客村地铁口等“三车”的聚集处,记者发现,乘车的顾客不少,不到半小时,有的车已经来回两趟了,而顾客也没有固定的人群,做生意的、路过的等等。
记者随机挑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坐上,拉车的是来自湖北的小伙子,人家都称呼他小陈。三年前,他来到广州,并以开摩托车为生,今年禁摩后他一度没有了生活来源。
“最近看见以前跟我一起开摩托的几个老乡都做起了三轮车,我也就跟着来了。”小陈一边小心地注视着周围一边继续对记者说,做这个比开摩托辛苦多了,还要冒着被抓的危险。每趟车才赚五六元,一天下来多则六七十块,少则二三十块,但一旦被抓,车被没收就是800元了。“现在主干道我们不敢去,只能在小道上绕绕赚点钱养家糊口。” 乘客△△
图个方便居多 虽然大多市民心里都明白摩托车、人力三轮车作为营运工具是被禁止的,但他们照坐不误,大多受访者给出的理由是“方便”。
“现在等车难啊!”在芳村客运站拿着大件货物等车的洪先生对记者说,“公车站隔得远,等车都要好长时间,如果遇到塞车就更别提了。”但洪先生也表示搭乘摩托车确实不安全,有些摩托车司机为了逃避城管人员,经常在小巷里飙车穿梭。
而在海珠区新港路小学读书的小童则表示她从来不搭乘摩托车,只因摩托车太危险,相比之下,三轮车才是她的首选,“我们家离校只有两个站,坐公车等的时间比坐的时间还长,三轮车却既快捷又方便。” 疑问△△
禁摩后交通缺口多大? 现在“三车”数量不断增加,究竟禁摩以后广州交通的缺口大了多少呢?根据2006年公布的《广州城市交通发展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2005年广州市全市机动车拥有量177.4万辆,其中小客车54.3万辆,摩托车为100.5万辆。由于禁摩措施的实施,2007年元旦后,广州城区80万辆的摩托车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预计至2010年,广州市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230万辆左右。 视角△△
力推公交优先政策 对于近来出现的“三车”,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万向东认为,广州出现“三车”现象是由于城市发展太快。公共交通的发展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禁摩以后,供需不平衡更为严重,所以就出现了“三车”这些非政府允许的交通方式作为市场需求的补充。
对于如何解决禁摩后产生的社会问题,万副教授认为,首先,政府应该采取更细致的办法。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具有补充性质的交通服务存在。对于三轮车和残疾人助动车,政府不能堵死,要进行疏导。另外,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的设置应该更完善,不能只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次,“公共交通优先”是全球市政管理的共识,要把其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当中。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因此,该原则应为步行交通优先,其次是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最后是公共机动交通。
同时,应加强长期性的有关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这既针对本地人,又针对外地人,在社区、机构、学校、企业、公共场所等进行长效宣传教育,而不能只采取运动突击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