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金属网6月22日金属报价显示,铅的基准价已经到了20675元/吨,为了应对持续上涨的铅价和国内市场铅大量出口的现象,蓄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全线提价15%。
从2005年开始,这已经是电动车电池第3次调价了,累计涨幅已达30%。前两次电池涨价企业靠压缩利润空间稳住了价格,这次电池价格的上涨使得电动车的利润空间严重缩水。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2007年3月11日全国各大主要电池企业齐聚浙江长兴国际大酒店,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浙江电池工业协会联合召开了座谈会,就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关于电池售后服务的标准问题进行了讨论。此次电池原材料铅的涨价约是20%,这样高幅度的涨价让电池企业没有能力消耗和承受,所以电池终端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的。最后会议通过决定终端价格上涨10%~15%来应对这次的原材料涨价风波,这10%~15%的涨价所包括的不仅仅是原材料涨价的因素,也应包括售后服务的涨价。因为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电池厂家对售后服务的承担也越来越大,很多包括人为因素在内的返修全部由电池厂家承担。从2003年开始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厂家承担的售后服务费用提升了3%~5%。
通过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对于此次涨价,电池生产商的态度褒贬不一,但不约而同的是,他们都不自觉地产生了危机意识,对自身的要求更加严格。有的生产商认为虽然电池原材料涨价会对行业发展会有一定影响,但是目前来看,2007年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预测,特别是整车产业的发展迅速推动了更多配件企业的发展。也许电池涨价对很多企业来说不是好事情,但是对整个电动车行业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调整,能够让上游企业脱颖而出,既然带洗牌效应,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将被淘汰,而大型的企业则将更加突出规模优势;还有人认为电池出厂价格普遍上涨,这是整车企业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有实力的厂家应该通过企业内部调整消化掉这部分上调的价格,电池生产行业不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今后除了注重自身的产品与技术开发以外更要注重包装和形象的打造;
当然还有部分厂商认为这次的涨价行为并不太合理,目前全国性的品牌还没有出现,整车行业无法和电池行业抗衡。而铅价的上涨幅度也没有外面所说的那样上涨10%~0%,坦白的说这是行业洗牌的开始,而且电池行业并没有集体涨价,但是不能保证是不是能坚持到下个月,所以说这是行业洗牌的“天气预报”。
那么针对电池的涨价,电动车厂商采取了何种应对策略呢?“比电池涨价前贵30元。”浙江蓝贝车业有限公司济南销售处汪经理说,由于金属铅的价格半年内上涨了40%,电动车铅酸蓄电池成本大幅提高,厂家无奈提高了出厂价。到目前为止,济南不少品牌的电池已涨价,因此电动车经销商已经在等待中迎接所代理品牌最新的报价了。从地域上讲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区销售价格已经上调30~70元,而全国大部分地区销售价格也略有变动,但大都只增无减。从品牌来看,大陆鸽、蓝贝等品牌已先后涨价,不过从消费者的反映来看,似乎这次波动还是在能够接收的范围,市场表现相对安静。
事实上,从去年9月开始,蓄电池就有所上涨,但当时整车厂依靠内部调整将蓄电池上涨的压力消化掉了,没有出现大范围整车价格上涨现象;最近的电池涨价已经是第二次大规模集体上涨了,整车企业已经无法再通过内部消化来解决这个压力,同时其他零配件的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涨,如果整车企业再不进行调价的话,其利润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因此整车企业这次集体将销售价格上涨30~70元是合理的,也是可以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不过,这样的集体调价并不等同于价格同盟,因为这次的涨价是受原材料涨价所致,是有其根据的,同时这次价格上涨在消费者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过多侵占消费者的利益,且各家企业间上调的幅度都一样,不同于价格同盟同时上涨相同价格的做法。
现在电池行业的非正常涨价也跟中国市场一直以来的唯利是图息息相关,厂家过分追求大电流,大功率。目前电动车生产技术的提高还大有可为,电动车行业的理性发展不应该仅仅围绕电池技术的提高,在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电动车真正的产能和社会保有量还太少,每个品牌的保有量就更少,所以部分小厂的生存空间还存在。事实上,电动车的今天是摩托车的昨天,总有一天将从价格的抗衡逐渐走上性能抗衡、实力抗衡、威力抗衡。到那时,电池涨价是福是祸,便是自有后人评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