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自行车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全国自行车总产量已达8500万辆,出口5600万辆,占世界贸易量的70%;电动自行车业近5年来高速增长,2006年产销量达到1950万辆,比2005年增加60%以上。从10年前的加重车、轻便型自行车到现如今的运动款、折叠型自行车,自行车的质量档次越来越高;电动自行车也从初期的一两款老式简易型发展到现在的近百种豪华型、轻摩型和高档锂电池电动车。变化大、更新快成为自行车市场的最大特点。
随着自行车电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购买力的提高,自行车、电动车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竞争从单纯的产能和价格竞争向企业技术实力、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等深层次演化。记者日前采访了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龚孝燕,她认为,我国自行车产业的重组升级已经从三个方面悄然展开。
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截至2006年,天津自行车产业实现了连续7年的持续稳步发展。去年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量合计达4632.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44.3%;天津的富士达、邦德、新宝、彪牌、新科林等自行车企业发展很快,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品牌和主导型企业。
去年年底,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北京新日电动自行车公司先后与台州新大洋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庆瓯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天津泰丰小鸟电动车有限公司3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天津大港安达产业园区打造电动车生产基地。新大洋集团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电机生产企业,庆瓯摩托车配件公司是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配件研发生产为一体的技术企业;泰丰小鸟是电动车整车企业。据了解,这4家企业共投资5.5亿元进行集约化开发。
龚孝燕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一些有实力的自行车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展等方面提升很快,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普遍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从全面提升企业技术资质的高度上,下功夫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使企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基础上,采取与电机、电池、塑壳等配套企业及技术研发机构合作的方式,在企业周边打造紧密型或半紧密型的配套链,促进企业生产水平、管理水平、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使企业迅速上升为年产20万至50万辆的大型龙头企业。三是强强联合打造集约化生产基地。
随着企业实力增强,为了保证其核心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必然要求整个产业配套链围绕其核心产业运转,形成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最终掌控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以切实掌握信息流、资金流、仓储物流,有效削减库存、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因此,这一变化必然加速整个自行车产业的重组和升级。
产业重组升级步伐加快
据零点咨询公司所做的市场调研显示,目前国内自行车市场已趋于饱和,2/3的产品依赖出口;电动自行车产量已达2000多万辆,而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空间。当产销规模达到4000万辆时,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曲线才达到饱和的平台区;而达到产销增长停滞的平台区,零点公司的预测是需要5年至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起码在今后5年内市场形势仍然是乐观。
但是,根据天津自行车协会的分析预测,情况并不乐观。龚孝燕认为,按照现在的产能增量和增速,达到4000万辆的规模,用不了5年时间。据轻工联合会认证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国申请电动自行车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达2095家,按年产2000万辆计算,每个企业均产不足万辆;随着国内摩托车行业、家电行业即将整体加快进入电动车市场,产能扩张将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仅如此,随着生产资料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逐步加大,利润空间逐渐压缩,尤其是生产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这一局面将令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加大。据中国自行车信息中心预测,目前年产销量4万辆的企业已处在盈亏平衡点上,年产销量在2万辆—3万辆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电动自行车业在今后两年间企业优胜劣汰的结果将全面显露出来。
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加速
近10年来,随着自行车和电动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品的更新速度、自主创新的力度和产品质量档次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以自行车产品为例,从10年前的加重车、轻便型产品已迅速向多种花色规格的休闲款、运动款、折叠型转变,产品的质量档次越来越高;电动自行车也从初期的一两款老式简易型发展到现在的近百种豪华型、轻摩型和高档锂电池电动车。变化之大,更新之快,令人眼花缭乱。企业正是靠这种持续的研发创新和产品的推陈出新来赢得市场,创出品牌,实现健康发展。
目前,随着产能的持续扩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实力型企业为了巩固和扩展市场份额,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稳定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已开始把投入重点转到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上来,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产品研发创新活动日趋活跃,通过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积极研制开发创新型的自行车、电动车和零部件产品。近两年自行车、电动车创新产品大量涌现,这种现象清楚地表明,实力型企业通过企业实力快速成长,在经营理念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方面已经有了质的提高,已经突破了中小企业的局限,眼光更加长远,能够做到以技术实力树企业形象,以产品质量促效益增长,以品牌扩展市场。
龚孝燕对记者说,天津自行车、电动车产业的整体品质也正在扎扎实实地提升,产业的增长方式已开始转变,这正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