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作为一个不成熟的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猛。产销规模从2001年的40万辆,生产企业只有400多家,递增到2002年的160万辆,2004年的675万辆,2005年的960万辆,2006年的1000万辆,市场保有量在2000万辆左右,生产企业高达2000家。据估计,2007年全行业的产销量应该在1500万辆左右。这是中自协的一个统计数据,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如何,我们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与此同时,电动车行业也成就了一大批,如北京新日、邦德·富士达、金华绿源等知名电动车企业。而对于这些企业高速成长的背后,业界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们运气好,我也同意;也有人说他们老板很厉害,我也不反对;也有人说某某老板会用人,我也认同;还有人说他们什么五项修炼练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唱得好……总之一好百好,于是众多中小企业纷纷开始挖人,什么我给你高薪,配车、给安家费等,希望通过空降兵形式来提升自己的销售。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个企业的成功难道真的靠一两能人,我有点不相信。
往往大家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没有深层次的看的现象背后的本质,我觉得一个企业的成功有三个因素,环境、机会、个人能力,以电动车行业为例,在2003年到2004年的电动车市场是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什么意思?供不应求,产的不够卖的。所以当时的环境,你只要把产品做好,打点广告,参加一些展会,销售自然能做好,你不想赚钱都难。而到了2005年、2006年,甚至今年,电动车市场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供大于求,所以很多企业抱怨参加展会没效果,我告诉你,这不是展会主办方的问题,是市场环境变了。
第二个因素是机会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典”加快了电动车行业的发展,但你要知道,这样的机会是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当今的电动车市场是环境变了,机会少了,重复过去,有未来吗?电动车招商也是如此,现在环境变了,机会少了,你再靠传统的人员推销或参加展会招商已遭遇失效,原因很简单,全国有2000家企业,有80%的企业都采取同样的方法。
为什么我要跟大家讲这些,我觉得只有让大家了解事实的真相,才会产生理性的思考,才会能根源上解决电动车招商难的问题?
盲从效应
还是接着上述话题,既然一个企业的成功有三个因素,所以你所挖来的所谓的人才只不过其中的某一个点。说白了,这些人甚至可以说是企业整部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对于整部机器来说起不了关键性的作用。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在企业整体的竞争。在企业初创阶段,企业产品由于没有知名度,销售往往处于被动局面。但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有了知名度或品牌效应,销售就处于主动局面。换句话说,他们上述企业很多的经销商是主动找上门来的。所以对销售人员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三流的人才就可以做了。他只是在引导经销商按照企业的规矩做事就可以了。而这种销售模式,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是否可行,这样的人才是不是起到雪中送碳的作用?所以很多企业花一流的报酬去挖三流的人才,我觉得不值。况且在上述企业所用的再好的销售模式,并不一定适应中小企业。这也就验证了孙子兵法当中的“战胜不复”这个道理。这分明就是一种误区吗?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跟风
企业分为三种,一种是能够预见未来,别人没有改变,它首先想到的是改变,他们不怕失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第二种追随者的企业,看到别人改变,他也跟着改变。最糟糕的是第三种企业,别人在改变,他还在跟风,不改变。这类的企业再不改变思路,将来面临着要被淘汰。
所谓的跟风就是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别人打广告,他也打广告,别人参加展会,他也跟着参加展会。自己没有主见,别人一说昆明生意好,他也跑过去开拓市场,别人说成都好,他也大刀阔斧的组织人马,奔赴成都,结果发现市场并不理想。
2、效仿
目前电动车行业,上千家企业,数百个品牌,产品严重同质化,除了商标、贴花不一样,所有外形的塑件产地90%都是浙江黄岩,所有很难做到差异化,包括企业品牌的名称,同质化也十分严重。大家都想投机取巧,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的拉动自己的产品销售,这类的企业我真担心。他们做企业的行为是短期利益还是长期战略。
3、务虚
很多企业认为原来我的产品没有销售好,是因为没有请形象代言人的原因,于是在2005、2006年,我国的电动车行业相继上演了一场明星大战,全国有名的,唱歌的,跳舞的,主持的等等,都已经被电动车行业请的差不多了,很多企业至今还笼罩在明星的阴影当中。他们并不知道请明星的真正作用在哪里?明星代言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碳?还是只仅限于拍拍平面广告,露露胸部,吸引别人眼球,还是到展会上亮亮像,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万事大吉,坐享其成,如果仅仅这样就把电动车招商做好了,那电动车行业也太好做了。而且很多所谓的外行大师也跟着忽悠。我时常告诉企业,企业的成功,做策划也好,请代言人也好,仅仅是锦上添花,并不是雪中送碳。
很多企业在做招商的同时,并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对每次招商的结果不加以评估,往往出现人浮于事,在销售人员的激励上还停留在传统的销量制。即底薪加提成。这种薪酬体系已不符合现代企业。传统的销量制会产生的效果是销售人员没有压力,卖的多就提成多一些,卖的少就少提成一些,反正有底薪,出差补贴。这样一来,谁会对企业结果负责,显然是老板。每天睡不觉的是老板。所以做老板难呀,累呀。这是传统的薪酬体系所造成的。难道是不是光有这一点企业招商就会好了,答案是否定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品牌定位,销售政策的制定等等。在此,主要给大家介绍三点:
1、缺少规划
很多企业你去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的三到五年的规划是什么,你一年大约要销售多少?你的目标市场在哪里?那些是你的重点市场,那些是你的辅助市场,那些是你的新品战略?你要完成你的销售目标,你有那些配备?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要完成年销售十万辆的目标,需要找多少商家?现有的如何提升?新市场如何去开发?电视广告占多少比例,报纸广告占多少比例,招商会开几场?你是如何聚焦你的市场?如何管理你20%的大客户,让他们给你产生80%的销量。如何关心好你20%核心员工,让他们给你产生80%的效益。
2、政策雷同
目前的电动车的销售政策都采用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即你提我多少辆车,我给你多少钱一辆的广告费,还有就是年终返利,总之就是套经销商。
电动车行业的经销商有三怕:
一怕遍地开花 厂家直接把销售做到县城或乡镇,取消了原来的那种大区代理制。
二怕中途换马,一个经销商刚刚把市场做起来,就被厂家换掉了。
三怕年终返利哈哈哈。
很多企业当初和经销商承诺的年终返利不能够兑现。
所以很多经销商骂厂家过河拆桥,背信弃义。这是十分正常的事。这是历史车轮所不可扭转的,这跟商业道德没有关系。如果企业不拆你这座桥,他就完蛋了。
3、骗销
曾经有一家企业在招商时,承诺十足,什么我投资,你赚钱,出房租,广告费,店面装修,首批提货什么奖励等等,好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结果经销商把货款一打近厂家帐户,企业就把根本就卖不掉的电动车卖给你,走人,一垂买卖至今还是屡见不鲜。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搞得整个电动车行业的招商环境乌烟瘴气。
忽视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听起来谁都懂,但真正做起来的非常的少,很多企业都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口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所谓的榜样是指企业的样板市场的建立。共产党的成功也是靠先建立根据地的成功,然后才能解放全中国。而我们企业营销也是一样的,也是需要先建立样板市场,然后才能进军全国市场。那究竟该如何建立样板市场,如何选择样板市场?从市场分析到专卖店选址,从专卖店装修到专卖店氛围的营造,从产品线的规划到产品陈列。从人员招聘到技能培训,从开业庆典到活动策划等等。一个新品牌进入一个新市场,如何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建立知名度,拉动终端销售,这是至关重要的。
正常运作一个样板市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三个月为投入期,从一个新品牌被别人接受。第二个阶段也是三个月,叫盈亏平衡期。此阶段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带来了一部分电动车的销售。第三阶段叫赢利期。此阶段你只要做好电动车的售后服务工作,每天保证有10%的回头客,就不用愁你的电动车不好卖。
况且在运作样板市场的市场一定要聚焦,则根据自己的实力可以选择做一个地级市或一个县,有条件的可以多做几个,在这些市场里面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把他做到销量第一,然后在逐渐放大,以一个点带一个面。另外,对于一些中小企业也可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把容易做的市场和竞争不激烈的市场先聚焦。
例如,王派电动车的成功就是通过先建立样板市场,再发展加盟商,这样一来,很多商家都是莫名而来,然后在通过招商会的方式快速渗透,效果非凡。蓝慧专家先后为王派电动车策划西安、杭州等区域招商大会,以营销专家公益讲座的形式作为吸引经销商的切入点,然后在通过样板市场观摩、互动交流等一系列动作,迅速启动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