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8时许,提着大包小包的王婆婆从汉口后湖中百仓储出来,站在路边招手一拦,一辆8座的绿色电动小巴便停在了身旁。王婆婆仅花一元钱就坐到小区门口。
在武汉市一些旅游风景区、大学校园或是大型居民小区,这种电动小巴时常可见。它们以电瓶为动力,时速为15—20公里/小时,静悄悄地跑,对环境污染很小。
据不完全统计,江城目前已有近300台电动小巴运营。由于这种车型至今未得到国家标准认定,还不能算作机动车,因而不能上街,只能在小区、大院里“打转转”。
能方便市民短途出行
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国家科技部在“十五”和“十一五”863计划中,设立了电动汽车研发项目,并先后把北京、武汉、天津、株洲、威海、杭州等六城市列为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市于2003年组建了该公司,负责收集试验数据和积累运营管理经验。
2004年1月,该公司首批购置8辆电动小巴,进入常青花园试运营。如今,整个常青花园已形成4条固定线路,类似公共汽车,每条线路都有固定的站点,按时发车,循环往返。
目前,该公司已拥有190台电动小巴。这些车辆,分布在常青花园、百步亭小区、汉口江滩、江汉路步行街等封闭式地段,采取短途微循环交通模式运营。
这位负责人说,他们在运营中发现,电动小巴在武汉有一定的市场,能满足禁麻后市民短途出行的需求。随着大型小区不断增多,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车型尚未得到承认,因而不能上街
武汉市交通局有关人士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准予登记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目前国家对电动小巴没有定性、定型,可以说还未正式承认这种车型,车长、座位等各方面的参值都还没有统一,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也没有正式发布。
“‘电动小巴’的称呼,也只是暂时的叫法……”其说,没有标准就没有办法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不经过检验就不能上牌办证,没有行车证车子就不能上街,目前只能作为一种区域内的运输工具。
记者从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获悉,国家有关部门已着手对电动小巴进行定性,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也在形成之中。一旦小巴的身份得到承认,对它运营模式的确认即会提上日程。
在沌口岔着跑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交通办庾科长对记者说,考虑到该区的交通特点,市政府特批该区作为电动车的试营区,于2005年1月,投入16台电动小巴开通了首条运营线路。
据他介绍,全区的电动小巴现在已增至50台,有固定的7条运营线路,除了不能上318国道外,其他路段均不受限制。车辆还统一在交管部门办理了零时运营牌照。每天早上7时30分至晚上7时30分,按照固定的线路运营。
他说,开发区以前有许多村庄,现在逐渐转变成大型社区,电动小巴与公交车衔接起来,确实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试营3年以来,情况一直不错。
最好能与公交无缝对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市民认为,在一些公交车不能到达的偏僻路段,规定电动巴士不能上街,限制得过死。
一位城市交通专家建议,由于电动小巴在外型、速度、性能上的局限,完全放开让它满街跑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参照公交线路,规定小巴的固定运行线路,使其与公交无缝对接、互相补充,将会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方便。
私人电动小巴出现管理空当
记者了解到,除了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外,一些大学和小区,也通过自主经营、私人承包或个体挂靠等形式,开通了电动小巴线路。
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属特许经营,一直以来,都由公司规划投入车台数、制定线路,发生纠纷时也由公司自行解决。公司参照小轿车,为每辆小巴办理了交强险、第三责任险、乘客座位险等,并根据车子性能,自定报废时间为5年。
相比之下,一些私人电动小巴的自律状况就不乐观了。
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运安部罗经理说,电动小巴与一般的小轿车有区别,司机上车驾驶前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
记者发现,一些私人的小巴,司机只要有C照就上车驾驶,乘客安全根本没有保障。一旦出了事故,由于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约束,也没有上级管理部门,乘客无处讨说法,极易发生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