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全国迅速发展的电动车行业,电动车产业区域聚集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从产业地聚集原则来看,已经形成了浙江、江苏、天津以及上海、山东和河南几大相对集中的区域;而从消费市场来看,也基本上形成了上述六大行业消费市场,这意味着产业消费市场与生产地呈现出很大的重合性。针对行业现状,在年度末我们从生产角度对浙江、江苏和天津三大地区的产业形势做一个基本点评,当然也只能挂一漏万。 一、浙江军团 说起浙江在电动自行车行业内的地位,很多行业内部的人士都会赞同一点,那就是无论在生产还是在销售方面,前几年浙江在全国一直都处于首位,而且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对电动自行车产业进行规范和扶持的省份,浙江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也一直相对健康、管理也相对规范。但是从2005年开始,天津已经正式成为全国第一大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而且江苏在总量上也已经超过了浙江,据有消息称,2005年天津的电动自行车产销量为380万辆而2006年就已经达到了680万辆左右。这就意味着,在规模发展方面,浙江在电动自行车方面已经落后,另外更现实的是,这种落后不仅表现在生产方面,还表现在销售、产品创新、市场开发、品牌推广等等多个方面。
不过,虽然电动车制造的规模发展浙江虽然有所落后,但是浙江在电机生产、模具、电池制造等零配件生产方面的优势却在不断加强,涌现出包括宏成、昂阳、铭泰和新大洋等代表性的电机企业,天能、超威、昌盛和振龙等电池制造企业,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形成了相当的知名度并且具有各自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以他们所在的地区为核心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地区产业和配套群,而这种配套群也是最有竞争特色的地方。另外,为了应对全国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在布局上已经开始寻求均衡,以在缩短供应半径的同时降低生产与服务成本,这种多基地的运作方式也对企业的管理以及服务能力提出严峻的考验,而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也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所以,浙江这么多年在电动车行业所形成的传统优势也不是短期内所能超越的,更何况浙江有着强大的行业制造和产业基础,随着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基础也日益强化成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应该说,2006年行业面对这个问题,所有希望走出浙江并寻求规模发展的企业已经做出思考和选择了,一方面不少企业在稳固省内市场的同时开始努力拓展省外市场,有些品牌甚至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应该说这些品牌还是具有相当远见的,比如星月神、王派、绿源、莫拉克、立马和菲力普等,这其中的一些品牌在省外的销量甚至还超过了省内的销量,不过与其他外省的领头品牌相比,他们在规模化方面还有一条相对漫长的道路。
2007年浙江军团还有一个良好的契机就是摩托车和模具企业的转行,2006年无锡军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摩托车转行来的,他们在市场中有不同程度的斩获,也带动了重庆摩帮的动作,在这方面,浙江也赶了个尾巴,所以在现有摩托企业大量转型的现实面前,对浙江的相关企业来说应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不过2006年的下半年,不少浙江的摩托车企业和模具企业开始大张旗鼓进入电动车行业,比如王野动力、华日、兴富等、而且他们基本都已经建立了专业的工厂、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渠道,并准备投入巨资开发市场,应该说他们的实力谁都不可小觑,有可能也会成为2007年度浙江电动车行业的一大亮点。
但是,浙江大部分企业主要的优势都是在豪华款上,而且具有摩托车制造和开发的强大产业基础,从而具备制造更大功率电动车的可能和发展轻型电动车良好环境。但是即将颁布的经过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对重量、速度、长度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势必受到很大影响,产业升级的进程也将相对漫长,在这一点上,本地的企业要有充分的考虑。 二、江苏军团 江苏在全国电动车版块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2006年中,江苏已经成为仅次于天津的全国第二大电动车聚集地,而在整个江苏版块中,传统形成了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大电动车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而近年来,包括南京、南通、泰州等地电动车产业发展也相当迅速,不过这里面最突出的代表还是无锡。
作为传统摩托车产业发展最早的基地之一,无锡在摩托车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很好的基础,当电动车豪华款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时候,无锡摩托车产业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型机遇。从2005年开始,不少摩托车企业开始进入电动车企业,他们以大手笔、高起点、新理念切入这个行业,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气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行业门槛的提高。从无锡新进入电动车行业的企业发展来看,其本都经历了一段行业适应期,由于无锡相当多的电动车企业有着“摩托”血统,现在,不少人拿无锡摩托车行业发展经验来反思当地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这个也很有必要。
但是,在2006年上半年的时候,不少无锡电动车企业尤其是刚刚进入电动车行业的一些原来经营摩托车的企业碰到了一些外部和内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当时本来是怀着一种简单的心理进入行业,认为电动车行业非常简单,但是当真正进入的时候,发现事实远没有他们想到的那么顺利。正当他们比较头疼的时候,快速爆发的市场行情使他们的销售困局得到很大程度缓解,在外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原本的一些内部矛盾被掩盖了,网络以及销售的快速增长使企业没有多少时间来解决最开始的问题,而最近接下来的淡季,有些同样的问题又开始爆发,因此有些功课还得回头补。
2006年度中,无锡不少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大发展,一方面这得益于整个行业的大环境,所以整个无锡电动车产业也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将豪华款电动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一些有理念、有思想、有资源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凸现出来,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活跃度还是实际的网络与销售量都取得了良好的成长。作为领头企业的新日,在无锡一直处于先锋,其2006年的销量对比2005年翻了一番不止,在量上再次领先于全国。更重要的是,新日2006年的渠道拓展也非常迅速,一批中坚力量且具有相当实力和品牌忠诚度的渠道也在快速成长中,而且这批渠道已经能够自我繁殖并承担起主动营销的功能,这使得新日在与其他品牌竞争的时候具有较大的渠道推力,因此在其重点拓展的多数二级市场中都保持着较高的占有率,市场发育也相对均衡。2007年新日请了成龙做形象代言人,并加强品牌的建设,那么品牌的拉力也会进一步增强,渠道的拓展以及各种终端力量也会加强,那么2007年如果多种元素得到更充分利用,应该是更加飞跃的一年。不过,相对于快速成长的市场和渠道,新日也加强了内部的综合管理,也从最开始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过渡,同时加强营销系统的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而这些也将直接决定新日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作为无锡地区活跃度很高的品牌,包括雅迪、天爵和真爱等无论是在品牌知名度还是销量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增长,天爵的事件营销为其2006年赚足了眼球,而雅迪的不断调整也为其带来不断的突破,真爱的“跟随策略”也保证了其品牌足够的活跃度;而另外包括新世纪、新陵、金霸王等摩托车行业而来的品牌也为摩托车行业品牌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案例。不过随着规模的快速提升,相关企业已经同步开始重点建设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等,这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须而且远比单纯的企业品牌知名度提升来得复杂多,另外,这些体系的建设也将在企业之间拉开差距,并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除了无锡以外,江苏其他地区的电动车产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包括苏州、常州和南京等地区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龙头企业,苏州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之间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常州的简易款塑件优势进一步得到加强,一些企业将本地市场经营得有声有色。其中,速派奇对于常州乃至全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明显,在规模方面成为全国的表率之一,其渠道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并成为速派奇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不过,市场、渠道以及服务管理工作等留给速派奇的空间也还非常巨大。但是,2006年底之前,常州出台了对电动车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相当负面影响的管理规定,这些对常州企业尤其是以当地销售为主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苏州的和平、小羚羊以及南京的大陆鸽等行业老牌企业,在一片浮躁的外部环境中中,保持着难得的清醒,也获得了稳步的发展,不过对于行业快速增长的现实,这些企业也都在做进一步的准备。除了这些地区外,江苏其他地方比如泰州、姜堰、南通等地的电动车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中,并且也逐步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而除了整车以外,江苏区域的电动车配件发展也非常迅速,宜兴地区的电池、大兴飞轮、泰州车闸、一品车件、兴化牙盘曲柄等,这些配套在全国或者正在形成强大影响力,或者已经形成很强的配套供应能力,而且优势仍然在增强。
另外,随着江苏在全国电动车尤其豪华款电动车方面优势的迅速上升,以电动车产业为主轴的一些物流、服务、配件交易等中心正在快速形成,而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看中了这个契机提出了开发大市场的概念,比如无锡地区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的华东摩配市场和太湖车辆交易市场等,而包括长江国际机电城、赛维拉以及姜堰的华东五金城这些各自具有明确定位的大市场,也都在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全国性的电动车交易、物流、服务和配套中心。
但是,不管江苏部分当地电动车企业如何认为,至少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很多无锡、常州以及新崛起的一些苏北电动车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次偏低。就拿无锡来说,有人曾表示,目前江苏电动车企业中势头良好、市场活跃度比较高的品牌背后的老板或者高层不少都是外地人,比如浙江人、重庆人等等。这种说法虽然不一定确切,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部分无锡人在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局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无锡摩托车产业限于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今天在电动车产业发展方面,这一问题已经再次被提及。所以,无锡电动车企业在大力扩展市场销售的同时,也要努力提升企业经营层次,加强管理制度的创新,适当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探讨建立相对合理的企业集权与分权管理体系,以保证企业内部管理能够适应外部市场的需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产业发展后期,这关系到无锡是否能够诞生引领整个电动车行业真正的龙头企业,也必将成为一些企业难以突破的真正瓶颈。不过这一点不仅仅对于无锡,相信对于整个江苏乃至全国电动车行业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天津军团 在电动自行车生产方面,天津的起步并不算早,当上海的千鹤、依莱达以及江苏的大陆鸽、和平等企业开始涉足电动自行车生产的时候,天津仍然还挣扎在自行车产业的转型边缘。不过,天津在自行车产业转型后所重新凸显的强大竞争力已经形成独特的区位优势,并与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成为中国自行车新生代五大生产基地,而且,这种优势也充分为当地电动车产业所继承。所以,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电动自行车产业已经后来居上,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的数据表示,2005年天津电动自行车产销量为360万辆,2006年的数据为680万辆。这表明,2005年结束后,天津已经正式成为全国第一大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从数据以及各地区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短期内天津电动自行车产销量霸主的地位应该没有哪个地方能够撼动。
天津军团的强大优势在于产品和成本,在于电动自行车,也就是行业所说的简易款,所以在全国三大电动自行车产业军团中,天津是唯一的自行车与电动车产业齐头并进的地区,而且这两者也是相互促进的结合也是最紧密的,这个也是该地区最大的产业特色。
应该说,天津自行车产业在转型的后期,也抓住了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契机,使天津自行车产业也增加了新的增长点,目前天津电动车产业在总体产业格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四大战略平台的雏形,一是一产业园区及产业带为核心的生产制造平台;一是以交易市场加专卖店为主要模式的物流配送平台,比如金温商城等;一是以中国北方自行车展览会为核心的对外交流与展示平台;一是以构架中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圆点的技术和研发平台。在这四大平台的带动下,再加上天津电动自行车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势头强劲,而且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管理成本等等相对都比南方企业要低,所以天津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扩展相当迅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简易电动自行车生产交易地区。而且也迅速涌现出一批带头企业,比如富士达、彪牌、小鸟、金泰美、美驰等等企业,这些企业紧紧抓住行业政策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北方市场快速成长的有利空间,“天时、地利、人和”,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也不断增强。
不过,尽管天津在全国电动自行车生产方面已经占据了制高点,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却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天津的一部分电动车产品甚至成了“低端”的代名词,行业入门门 槛低更使当地产业格局混乱,许多分散的、小规模的、缺乏实力的企业存在,这些已经成为天津电动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在2006年中,也已经有一些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发展过程中努力打造品牌,努力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而这部分品牌也在2006年行业大发展中实力得到快速的增强。而另一方面,一部分分散的、小规模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在2006年也在迅速成长,规模快速提升,上演了“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故事,而这也激励着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创业的大军当中,进一步显示了当地产业格局多元化的趋势。
但是天津问题也仍然存在,而且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电动自行车零部件整体配套方面,天津虽然具有优势,但是在关键零部件电机、电池和塑料件方面天津劣势也相当明显。更重要的是,天津的劣势不是单个成品产品的劣势,而是以成品为中心的多部品的劣势,因此即使在天津设立电机、电池和塑料件的成品制造厂,相关成品的部件却不得不还是从遥远的南方北运。但是,天津快速扩大的市场规模具有强大的需求拉力,一些有能量的南方部件生产企业以产业群的方式在天津设立基地,并通过技术合作或者合资的方式解决综合配套问题,在这方面,协会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并利用这个契机有效整合当地配套资源,提高整个天津地区的多部件、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配套能力。
2006年的天津电动车行业还出现新的现象,那就是原来相对比较谨慎的本地企业随着实力的增强也迈开了南下设厂的步伐,但是他们对于进军南方市场运作仍然还是相对比较保守。不过步伐的迈进一方面代表天津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他们理念的发展和对南方市场的重视。这意味着南方企业在蚕食北方市场的同时,北方企业已经开始南进战略了,不过短期内对南方企业还不能形成直接的冲击。
不过,天津的不少企业还属于“坐商”,对营销、推广和市场工作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多数是利用天津本身的强大辐射能力在经营企业,并没有完全树立起品牌经营的观念,这点在2006年南方企业强大的冲击面前已经越来越成为弱点,不少天津的企业也已经开始反思并努力改观,希望2007年开始真正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