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驾驶的电动车一路风尘仆仆,已略显疲惫和陈旧,但是仍然吸引着众多湘江人民的驻足观看。得知我们活动的目的,他们一下子提高了热情,还有人主动给我们讲起了湘江战役。
当年蒋介石为了将红军阻挡在湘江以东,派遣了大部队驻扎在湘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小米步枪的红军战士并没有被蒋介石的飞机大炮所吓倒,而中国红军之所以会死伤无数,赢得那么艰难,主要是当时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导致长征部队被蒋介石的部队团团围困。为了突破封锁,抢夺渡口,顺利渡过湘江,无任何装备的我军战士只能用血肉之躯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士们前赴后继,一个倒下去,后面的继续跟上,无数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染红了两岸的湘妃竹。如果说“娥皇女英”的思君泪赋予了湘江一份带有沉重的人文色彩的悲情,那么红军战士的鲜血和肉躯,却又为湘江增添了几分悲壮。
红四团团长耿飚后来回忆说:“每分钟都得用血换啊”。
当地的老百姓也告诉我们,战斗过后,老乡们在江边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掩埋了烈士尸体,而更多的烈士则沉没在江底。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部队政治委员、著名红军作家陈靖在《湘水黔山》一词中这样写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体。”可见渡江战斗的惨烈。现在我们只能从当地人民的口中,想象当时的情景。我记得在瑞金时,刘家祁老人提到湘江战役时神情悲怆,因为他的战友就是在这次战役中离他而去的,他也是因为这次战役负伤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湘江战役最后以红军胜利渡江结束,但是胜利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对死去的战士的深深怀念和对战略战术的深深思索。湘江战役是遵义会议的一个契机,通过这次战役,全军更加坚信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好了思想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