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狗跑过停车场,它身后是深圳密密麻麻等待销毁的摩托车
●在风起云涌的禁摩过程中,“一刀切”最受市民诟病
●在珠海、深圳,禁摩催生出自行车的士 禁摩 今年1月1日起,广州市中心区、大学城内已全面禁摩。摩托车正渐渐淡出广州人的视野,广州有望成为一座无摩之城。
对摩托车喊禁,广州既不是第一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从目前来看,珠海、深圳、东莞、佛山等地,都先后对摩托车作出了“限行”、“禁行”类规定。作为交通工具的摩托车,究竟怎么了?为何珠三角众多城市都对其作出了不约而同的选择,或者说驱逐?整个珠三角已宣布禁摩的城市背后,其影响人群达到千万以上。禁摩又是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
禁摩,对每一个具体施行的城市而言,是对城市道路资源的一次重新分配;对整个珠三角城市群而言,则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急切升级的一种强烈内在冲动。但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如何兼及不同阶层人群的利益公平、如何保障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以及如何保证政策出台程序本身的公正性等,都正在或将继续考验着当下珠三角城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执政水平。 ●深圳2003年禁摩前提供的数据显示:95%的两抢案与摩托车有关
●在东莞,其后的禁摩风暴更是被直接形容为“断腿”“清窝”行动,要“断”要“清”的是摩托车,即“双抢”者之“腿”之“窝”。 ●有人怀疑政策的合法性,有人认为禁摩实际上是富人对穷人路权的侵害,也有人质疑政策出台过程的公正性,还有人干脆直接提出不禁摩而可能采取的更好解决办法。 ●没多少技能的阿明,跟老乡一样,在卖不了菜之后,到街上花三四百元买了一辆改装自行车,做起了夜晚的自行车搭客生意。 ●对于有着800万外来人口的东莞,如果公共交通配套跟不上,稍有空当,留下来继续搭客的摩的总数可想而知。 禁摩令四出
大多数已选择禁摩的珠三角城市,都经历了一场长达数年、甚至十多年或温和或激进的禁摩风潮
2006年12月30日正午,东莞大朗镇中心汽车站路口。难得如此暖和的阳光,来自河南信阳的摩的司机老邹眯着眼,跟三两个老乡一起,边晒太阳边等客。
突然前面一辆红色摩的快速滑过来,低声说了声:“收车的来了!”老邹和其它两辆摩的不敢怠慢,眨眼间便消失在了数十米远的马路车流中。几分钟后,果见两名穿清一色浅绿薄套装、戴墨镜的村治保队员,开着一辆摩托车慢慢巡了过来。显然,过去一年里接连4次的禁摩风暴,在这里还余威甚劲。
按东莞市政府部署的禁摩步骤:2006年9月1日起,除国道、省道外,全天候禁止外地摩托车进入东莞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所有道路行驶;从今年9月1日起,东莞市中心区域将禁止本地摩托车通行,随后2—3年内禁摩区扩大至周边镇、村道路。
禁令如铁。其实除东莞外,大多数已选择禁摩的珠三角城市,无论其执行禁摩令的时间长短如何,事实上都经历了一场长达数年、甚至十多年或温和或激进的禁摩风潮。
“珠海在1992年就已对摩托车上牌做了限制,1996年获得特区立法权之后,珠海市政府才在由市公安部门提供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草案)》的基础上,正式考虑对道路交通管理立法”,珠海市人大法工委主任边玉锋介绍,1998年9月1日颁布实行的《珠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14条,对珠海禁摩做出了详细规定。
其后,因为有了法律依据,再加之“警察长年在街上见一辆抓一辆”,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立法禁摩的珠海市区,如今交通通畅,已很难在市中心区再见到摩托车身影了。
继珠海之后,珠三角城市圈中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地,近十年间也接连不断祭出禁摩令。2004年,佛山市政协委员黄世明、麦洁华首次提出在全市范围内禁摩,随后两年,该市不断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要求禁摩。2006年9月,道路交通还远不算发达拥挤的佛山,也正式宣布禁摩,进入禁摩城市之列,要求对该市摩托车上牌设限,即仅限于本地户口居民,且一户只能有一辆。其后将逐步扩大禁摩范围。
从最早的珠海到最近的佛山、广州,到最严厉的东莞,珠三角城市的禁摩步骤,一般都是由限制摩托车上牌到停止摩托车上牌,从禁止外地摩托车行驶再到禁止本地摩托车,从局部禁摩到最后总体禁摩。事实上,就是国内的北京、上海、长沙、宁波等140多个禁摩城市中,也都无一例外、大同小异地沿着这一共同路径推进着。
唯一不同的是,在广州,这一禁摩过程用了15年;在深圳,用了10年左右时间;即便是2006年禁摩力度最大的东莞,其市治摩办发言人去年9月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表示:“(东莞治摩)1998年就开始了,此后还有停止摩托车牌照发放,是在逐步开展。”“大规模彻底治理、狂风暴雨式的治理是从现在才开始。”
2006年8月,在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要人性化、先礼后兵”的指示下,东莞启动禁摩前,曾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市委书记甚至走上街头,劝说外地摩托车主动离开东莞。紧接着,这里迅即展开了一连四轮禁摩风暴:全市1000多警力下沉、所属各镇街均成立由各职能部门、各警种、治安队等组成的“治摩”联合执法队,采取流动检查与定点检查、路面封堵与入屋清查相结合的方式,合力清剿外地摩托车。东莞街面上,一种敞篷流动警车不时可以见到,接受举报假牌外地摩托车,也是其执勤任务之一。
在政府部门的铁腕重拳下,摩托车,尤其是外地摩托车一时数量大为减少。东莞官方数据显示,至去年11月,执法部门依法查扣异地摩托车4664辆、无牌无证摩托车12482辆、假牌摩托车2560辆。同样,在去年深圳的“百日禁摩”行动中,仅宝安一区就查扣摩托车4.8万辆,集中销毁摩托车、电动车1.6万余辆。 摩托车之“罪”
禁摩最坚挺的两个理由无非是打击“双抢”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作为一种代步工具的摩托车,为何在珠三角诸多城市中,都被城市管理部门视为洪水猛兽,非要“去”之而不可呢?
在各禁摩城市列举出的禁行理由中,都无外乎不环保、不安全、治安犯罪率高以及影响城市形象等。2004年1月,广州在拟对中心城区部分路段摩托车限行方案举行市民听证时,相关政府部门更是详尽地一一罗列出了摩托车的七宗罪——
即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头号交通杀手、“双抢”、非法营运以及严重道路违章、影响市容市貌等。其中,最让珠三角城市普通痛恨的飞车抢夺、抢劫,更是直接与摩托车相关。深圳2003年禁摩前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95%的两抢案与摩托车有关。
“双抢”这一犯罪形式,最初也起源于珠三角。“周边很多人都被当街抢过,有的还不止被抢过一次”,东莞市民陈先生认为,东莞这个城市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加工业为主,辖区内工厂林业,外来人口也多。而摩托车作案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速度快、易逃脱、难监控等特点,从而使得外地人驾摩托车“双抢”作案在东莞街头屡见不鲜。
“很长一段时间,女士不敢背包逛街。今年元旦,当地一家媒体还把‘能够上街开心打手机’,列为了东莞人的新年期望之一”,陈认为,禁摩在当地也是有着广泛民意支持的。
2006年4月,新到任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年底社会治安如没有明显好转,我将向全市人民检讨!在东莞,其后的禁摩风暴更是被直接形容为“断腿”“清窝”行动,要“断”要“清”的是摩托车,即“双抢”者之“腿”之“窝”。
而在珠海、广州等地,除出于治安方面考虑之外,日益加大的交通压力也促使禁摩进入政府议程。“改革开放以后,珠海私家车增长非常快,在五位数号码和六位数之间一个月就填满了,再加上与小汽车同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摩托车,经常出现闯红灯、逆行、左右穿插等道路违规行为,交通事故多发,促使了政府下决心禁摩”,珠海市人大承认,在禁摩后的2005年期间,珠海部分道路还取消了非机动车道,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二为一,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一位1990年就来到珠海开的士的湛江司机称:眼下在珠海,也开始出现堵车,但一般堵塞时间不长,也就三五分钟,“如果禁摩后,小汽车持续增加,那就只能修高架桥了”。目前这座滨海城市连立交桥也少见。
2003年初,广州在打算扩大市区禁摩范围听证时,交通管理部门也特地罗列出一组调查数据,即2002年广州共发生摩托车交通事故6760起,占交通事故总数的50.4%,造成人员死亡905人、伤8987人,分别占到全市交通死亡、受伤人数的47.3%、61.8%。
不难想象,在高架林立、内环外环相连的广州市区,摩托车事故除危胁车主生命安全外,对整个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加剧,也自在情理之中。
“一个关乎社会治安,一个关系到道路通行效率”,深圳市人大法工委相关人士认为,包括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在内的珠三角城市禁摩,最坚挺的两个理由,无非打击“双抢”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