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日起,北京市城管部门将全面清理整顿在公共道路、立交桥、人行通道等公共场所堆物堆料、摆摊设点现象,以及长期遗弃或不按规定停放、影响全市环境卫生秩序的各类非机动车等物品,其中自行车和摩托车等乱停、乱放将是此次的整治重点。(新华社1月1日电)
整顿全市环境卫生秩序是好事,作为市民,笔者理当支持。这是北京市城管部门按照新修改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所开展的首次全市性大型专项整治行动。如果这项行动能够取得预期效果,使全市环境卫生秩序因此而大为改观,笔者甚至愿意说,这是在2007年岁首,城管部门送给市民的一份厚礼,值得欣然接纳。
然而,在给市民“送厚礼”的同时,也许城管部门还需要认真思考,或者深入考察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自行车和摩托车为什么会乱停、乱放,而且,随意停放的地点多是在长途汽车站、地铁出口、火车站广场等地?如果不给这个问题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那么,这项整治行动的重点,不但效果会大打折扣,还会伤了市民的心。
新华社在报道中说,据了解,目前北京市自行车数量达800万至1000万辆。在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令人忧虑、交通压力有增无减、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市民拥有数量如此巨大的自行车,这对北京市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笔还没有被充分发掘的巨大的环保财富!为什么这样说?道理很简单:自行车是最环保、最节能的交通工具。
可是,从笔者的社会考察和切身体验,以及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这笔巨大的环保财富之所以没被充分发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城市普遍缺乏一种公共服务理念,那就是自行车优先。
如果留心观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长途汽车站、地铁出口、火车站广场这些公共场所,很难找到安全方便存放自行车的地方。而其实,不止是这些公共场所,在市内公共汽车站、商场、银行、超市、饭店等公共场所,你也同样越来越难找到存车处。
相对“开车一族”来说,“骑车一族”多为中低收入群体,这个群体也正是公共交通工具的最大受众。从1月1日起,在北京市447条公交线路上,刷卡消费票价打至4折。这种公交优先政策一经实施,仅2006年12月31日一天,就有8万北京市民购买了一卡通。(1月1日《新京报》)这就是最生动的证明。即便如此,在“骑车”与“乘车”之间,如果是近途,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骑车”:一来,更快速;二来,更省钱;三来,更锻炼身体。
一方面,是公共场所缺少安全方便的存自行车处;另一方面,是最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在走近途时更愿“骑车”。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在长途汽车站、地铁出口、火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随意停放自行车的现象,就层出不穷,以致于严重影响着北京的环境。在这个背景下,城管部门就不宜片面从整治城市卫生秩序出发,单纯清理乱停放的自行车,而更应该从建设性的角度考虑,想一想该如何在这些自行车乱停放严重的地方,科学规划设置正规自行车停放处。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看,“自行车+公交车”,才是最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正因如此,在欧美很多国家,不但自行车专用道越修越多,而且出现了由政府提供财政补贴以及商业运营的自行车服务站。在服务站中,不但自行车可以得到安全方便的保管和维修,骑车人还可享受淋浴等服务。这样,不少“开车一族”也很快放弃开车,加入到“骑车一族”的行列。可以想像,如果北京也能够这样做,自行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可能根本不需专项整治,而自然消失。
袁周(北京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