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从福州市公安局获悉,市交巡警支队近日就调整市区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和摩托车限制通行路线进行了深入调研,拟对五一北路、五四路限时禁行摩托车和电动车。同时,五一路、五四路将恢复非机动车道。 拟订两种禁行方案
缓解交通拥堵现状
五一路、五四路作为中心城区最重要的主干道,是市区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之一。随着市区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目前交通拥堵严重。为准确评价五一路、五四路交通运行状况,警方曾专门组织交通流量调查。据测算,如果在五一北路、五四路禁行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两条路沿途每个路口每小时将减少1000辆的车流量,可较大程度缓解道路拥堵,减少交通事故。
警方介绍,市区现有摩托车保有量103447辆,考虑到二轮摩托车(含轻骑)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警方将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展开的原则,可能于近期在五一北路、五四路禁止电动车和摩托车通行,但不是全天禁行。
另外,考虑到中心城区交通高峰流时段主要是7时30分至20时,因此,具体禁行方案有两种:一种是禁行时间为7时至19时;另一种为7时30分至18时30分。届时,电动车、摩托车虽然在五一北路(东大路口至国货路口)、五四路(东大路至华林路口)禁行,但允许东西向横穿湖东路、永安街、东大路、古田路、群众路路口。电动自行车其他通行管理规定仍按福州市政府《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执行。
五一路五四路
将恢复非机动车道
据市交巡警支队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五一路、五四路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交通拥堵严重,并波及周边道路。为解决这个问题,从2001年开始,福州市将五一路、五四路的非机动车道恢复为原先规划的机动车道,同时,将人行道改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合一使用。如今,五一路、五四路沿线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合一的现状,已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不仅非机动车通行不顺畅,而且给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决定在五一路、五四路恢复非机动车道,并使之与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开来,调整方案有以下两种。
方案一:
改8车道为6车道
非机动车道恢复到原先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隔离护栏未搬到路缘石的状况。由此,五一路、五四路机动车道将由双向8车道变成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道占用机动车道。此方案将造成部分路段机动车通行空间变小。
调整原则:
3个路段保持原状
该方案建议,在其余路段非机动车道调整至机动车道时,3个路段保持现状,以减少各路口的冲突。这3个路段是:(1)路口进口车道前方100米范围。五一路、五四路沿线相交路口均是采用箭头式多相位信号灯,这种信号灯控制模式要求路口进口车道多于路段车道数,否则路口通行能力将下降。因此,该范围内应保持现状。
(2)五一津泰路口至五一福新路口。该路段长479米,交通流量巨大,高峰小时路段断面流量为5443辆,如果调整非机动车道至机动车道,将严重影响该路段通行能力。
(3)公交站台前后30米范围内保持现状,五一路、五四路全线公交站台均位于人行道上,公交车辆进站停靠时,需占用1个机动车道。
配套措施:
重划“两车”停放点
由交巡警支队负责搬移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隔离栏杆5600米,调整或拆除非机动车道指示标志48面;由城管执法部门对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同一平面的路段重新划定“两车”停放点,坚决清理妨碍通行的停放点和占道摆摊,停放点严格执行单排停放,禁止车辆多排停放,确保实际通行空间。
利弊分析:
便于行人步行
车道通行能力降低
此方案的优点是人行道比较宽敞,便于行人步行。缺点主要有:路段通行能力降低,调整后车道通行能力达到饱和,单向通行能力为每小时4500辆,明显不够。如果机动车道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车辆故障等突发事件,由于车道减少,道路应变能力降低,可能出现交通堵塞现象。
方案二:
非机动车道不变
人行道实行隔离
有关人士同时提出第二个方案:五一路、五四路的非机动车道保持现状,对人行道实行隔离,分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调整原则:
按宽度进行隔离
五一路、五四路沿线人行道宽度超过6.5米的路段,按照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3米的空间进行隔离,由建设部门设置隔离墩,实现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物理隔离;宽度不足6.5米的36处人行道主要分布于人行地道、人行天桥路段,通行距离较短,改造难度较大,建议保持混行交通状况,实行交通标线软隔离。
利弊分析:
通行能力较大
但造成混行
此方案的优点是路段通行能力较大,非机动车道与行人能够有效分离;缺点是交通标线软隔离的路段,非机动车与行人仍有可能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