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交通拥堵,国内许多城市痛下杀手,取消或占用自行车道,从而引发了各种争议——— ·评论· 夹缝中的自行车道 我们曾经自豪,我们是世界上的自行车王国。不遥远的从前,为数众多的自行车每天早上到晚上,浩浩荡荡地从城市的一端奔向另一端,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壮观的一种景象呀。在那个年代到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曾被此场景所震撼,对中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不仅是他们,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也都不会忘记曾经的单车年代,一辆永久或凤凰牌的自行车魂牵梦绕了他们的青春岁月。 可今天,自行车王国的称号在很多人看来成为了落后的象征。与现代化接轨,就是要取消自行车道,压缩自行车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城市也一点点地淡忘了当初的记忆。人们对于自行车道的争议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各举出一堆道理来证明自己。而自行车道处于论证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每天都面临着被取消的命运。 有关自行车道的讨论的声音可能在国家出台政策后逐渐消失了,其实焦点不在自行车道本身上,关键是两种价值观的论战。现在的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自行车道,到底还要不要自行车。也许问题的答案只有时间才会回答。 我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行车王国。这几年,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取消或占用自行车道的做法。由于机动车的挤占,自行车专用道越来越少,在形形色色的小汽车面前,自行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骑车出行,变得越来越艰难。曾经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在今天已经越来越难看见了。而今当许多城市吵着要取消自行车道时,社会各界争议之声也随之四起。 可是有谁知道,自行车道的前途到底在哪里,取消不取消,这是个问题。 高端声音:坚决反对限制使用自行车道 在12月3日闭幕的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公共交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应该提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公交建设的补贴。而对于一些城市取消自行车道的做法,仇保兴强调说,今后任何城市新建的所有道路,高速环线除外,都应当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保障老百姓利益。其实早在6月15日,针对国内一些城市取消自行车道的做法,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已经表示,建设部坚决反对限制使用自行车道的做法,已勒令一些城市恢复被取消的自行车道。作为大部分居民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真能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隐退吗?取消自行车道符合我国国情吗? 在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短期内要做到私家车超过自行车的比例来满足人民对交通的需求几乎不可能。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自行车始终是最经济也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取消了自行车道,无疑也增长了自行车同机道车抢道几率的发生。无论从安全方面还是通行效率方面来考虑都得不偿失。何况,城市本来是人性化的空间。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道路,本来就是各种车辆享有同等行驶权利,取消自行车道,等于剥夺了大部分百姓正当的通行权利。其实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城市的面貌是否和谐。 在交通状况恶劣的上海,离开自行车简直寸步难行。在那里,上班族最廉价而高效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一般的上班族需要1小时才能到达的上班地点,骑自行车则25分钟可以保证到达。自行车,包括摩托车与电动车,在深圳几乎绝迹的东西,在上海却很受欢迎。 专家观点:政府应鼓励民众多骑自行车 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对记者说,孩子学业现在处于最关键的时刻,早出晚归。清晨起床,来不及等公交车就要骑车匆匆忙忙上学了。晚上放学后早就没有公交车了,只有骑车回家,要是取消自行车道的话对于孩子的安全,她太不放心了。 面对记者,某送水公司的送水工小王对记者说,不能取消自行车道,否则对于他来讲天天骑车送水就是和汽车抢路的过程了,那怎么能行? 记者在长春市前进大街和南湖大路交会处的路边观察到,尽管等待公交车的人不在少数,可是马路上骑自行车的人也不少,主要是学生和一些年轻人。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更应该鼓励民众多骑自行车出行,原因有四。其一,我国石油越来越依赖进口,石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一个瓶颈。自行车普及有利于节省能源,减少石油对外依赖度。其二,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其三,自行车停车方便,更利于节省日益“萎缩”的城市空间。其四,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节省时间。前不久建设部提供了这样的信息,现在城市的公交车平均速度只有10公里一小时,而自行车平均速度却是12公里一小时。 在前一阵讨论全国是否要取消自行车道时,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著名交通学家陈学武就曾为自行车道问题做过论证与调查。最终得出了几点结论:首先,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不应该取消自行车道。城市道路是公共资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使用自行车的人,依然为数众多。取消自行车道,实际上就是在运用行政手段限制自行车出行,是对公众选择交通工具的自由权利的侵犯。其次,从人性化的角度看,不应该取消自行车道。虽然取消自行车道后,把原来的两道交通护栏减为一道,移到路中间,减少了机动车迎面相撞的几率,但同时因机动车和自行车混道使用,增大了行人的生命危险。最后,从建设生态社会的角度看,不应该取消自行车道。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是最节能的,零排放、零能耗。在目前能源紧张的状况下,倡导使用自行车,有利于建设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哥看法:我赞成取消自行车道 尽管建设部已经明文规定不允许取消自行车道,而且自行车在现阶段的中国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自行车确实有很多的弊端。 一位常年骑自行车的朋友对记者说,现在的自行车真是太不好骑了,说不准哪天他就要买一辆价格不太昂贵的小汽车取代已经骑了七八年的自行车,话语中分明透着惋惜之情。“政府在发展小汽车的同时,并没有限制自行车的通行权利。但事实上,自行车的通行权利正在受到蚕食,正如我所见:新建道路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有些自行车道过窄;机动车行驶中占用自行车道;机动车尾气污染影响骑车人健康;机动车停车位占用自行车道;在自行车道设置公共汽车站,导致公交车出入时影响骑车人正常行驶。简单地说就是骑自行车没有安全感”。听了他的话,记者也认为是有些道理的。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对记者说,限制自行车,取消自行车道的举措是可取的。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是绿色的,但它不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相反,正是因为自行车太多,影响了城市的道路交通,致使道路的利用率不高,机动车运行缓慢,尾气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气污染加剧。“有时我在路上就因为几辆自行车,后面就会排起长长的车队,我那个气呀。”
过去,市民家中都有一辆甚至多辆自行车,如今没有自行车的家庭,恐怕要占多数。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从台前退至幕后,是大势所趋,就如同市民先前住的是平房、筒子楼现在住进高楼大厦一样。 也许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将逐渐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标志,而自行车可能会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记忆中最为浓重的一笔。 长春状况:没有取消自行车道的打算 在长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自行车也有了过气的嫌疑。公交车经常爆满,人挤人是家常便饭。我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早就没有了自行车,只是偶尔看见那些疾驰而过的骑车人才会想起曾经爱不释手的凤凰牌或永久牌自行车,在遥远的过去,有那样的一辆自行车就是财力的象征。 长春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对记者称,长春市从没有过撤消自行车道的想法,以后也不可能有类似的打算。 记者在采访长春市公安局有关部门时,一位姓金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从2003年起长春市就已经停止办理了自行车牌照业务。根据那时的统计,长春市大约有170万辆的自行车。相比长春市750万的人口总数,大概占了五分之一左右。这不是一个小数字,相当于每五个人中就会有一辆自行车,因此长春的自行车道还是有很大的存在必要。 熙熙攘攘的自行车流曾经是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宣传画。但当征服距离、扩大自己生活空间的愿望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成为现实的时候,自行车也逐渐淡出了许多人的生活,淡出了我们的城市。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许多有轿车的朋友讲述着同样的感受:“汽车意味着生活距离的扩大,更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变。”然而,当私人轿车逐渐取代自行车“飞入寻常百姓家”时,我们也不得不忍受着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加。自行车的便捷、环保,乃至它所蕴涵的文化和历史,又重新勾起了我们对它的怀念。 新闻附件 西方的“自行车高速公路” 就在我国许多大城市相继取消自行车道后,西方国家却在大力鼓励民众骑自行车。 法国就提出了“人人都来骑车”的口号,各大城市都大力开辟自行车专用车道。巴黎市政府近年来更是压缩小轿车车道,兴建公共交通和增加骑车人的空间。 有欧洲自行车王国之称的荷兰通过对使用自行车的工薪者减少税收,鼓励民众选择自行车。 在英国,王储查尔斯要求其部分下属使用自行车出行。 德国政府对自行车道的投入更是慷慨,仅2002年,德国交通部就花费2亿欧元投入到自行车道的建设,使德国境内逐渐形成密集的自行车道网。此外,德国各主要城市还建有专供自行车使用的“自行车高速公路”,最高时速可达到5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