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商情网:行业资讯旗舰!
免费注册>>
经销商登陆 | 商情通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商情视点 > 正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浅谈中国电动自行车
来源:电动车商情网   电动车商情网 2006-11-21 8:52:53
我来说两句( ) | |
[提要]

 

  经过长达两年多的争论,电动自行车在羊城的坎坷命运终于尘埃落定。10万辆电单车被判“死刑”;20万市民满腹疑惑;400家销售商面临倒闭……

  经广东省政府批复,广州市政府即将出台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行驶的规定。据了解,禁令随后便出,即时生效,无缓冲期,不给车主补偿。施禁,难言突如其来,在广州,“拟禁”已谈两年多,一直让人半信半疑;广州之外,则早有城市这样做,发出此举可能当真的信号。不过,与此前每逢聚焦该不该禁如出一辙,尘埃落定时也是风生水起时,围绕出行安全、交通秩序路权分配、城市环保等,政府给出的理由和人们质疑其理由也可谓大同小异。常识,需要老生常谈,但每谈一次应进步一些。然而广州20万辆电动自行车用户又该何去何从?


  电动自行车在广州的争议大体从广州2004年实施“限摩”第一步时就开始了。


  2004年9月底,广州首次明确表明态度——拟对电动自行车不予上牌、上路行驶,虽然广东省交通安全条例迟迟未出,但在一年间,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已剧增至10万辆。


  2005年6月,《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草案)》通过,该月底广州交警部门再次表态拟禁“电”。实际上,到省条例正式实施的2006年5月,广州市存在的电动车数量估计已经超过15万辆。在省条例实施前后,广州开始就禁“电”起草规定,收集意见。


  2006年6月,广州市连续召开三次电动自行车管理民意座谈会,并将收集到的规定草案,同时上报广东省政府审批。据了解,当时广州设想8月开始实施禁“电”,并多次开展对于非法电动自行车的整治清理行动。最终,广东省政府的批复在日前才完成,并于近日正式以新闻形式明确态度。
时至如今,当这些苍白无力的字眼集结在一起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能为这个遍布荆棘充满矛盾的行业做出怎样的辩白呢?这样一个朝气蓬勃迅速发展的行业,在一个拥有着十三亿人口的自行车大国却屡屡遭禁。在我们为之感慨的同时,有人会想想:电动自行车究竟路在何方,两个直径不足一米的纤细车轮,究竟担负着多少压力?


  从最初的北京限制自行车上牌,到2003年6月福州禁售电动自行车;从2003年8月海口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到2005年5月珠海立法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再到今日广州的全面禁止令,电动车在一些城市以“污染”“不安全”“妨碍交通”等种种理由频遭封杀。而事实上,电动自行车的缺点真有那么多吗?恐怕未必,要不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会对其如此“宽容”呢?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而现如今,本无国籍地域区分的电动自行车则面临着橘生淮南、淮北的尴尬困境。在国外,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都不要求电动自行车办理牌照、驾驶执照,对其上路不做任何的限制。而且很多的现代化大城市,如东京、巴黎等还投巨资重新修建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专用车道。应当说,在国外,电动自行车是个“宠儿”,备受关爱与呵护,而对于中国的电动自行车来说,自出生那天起,就命运多舛,对其的争议从来就没消停过,而其禁止性规定更是有增无减。


  任何新生事物无疑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问题与缺陷,但这完全属于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发展与完善总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电动自行车固然有着诸多缺陷,但以社会使用长远利益来讲,是否该封杀与禁止,似乎还有待于考虑,尤其在现今这样已经初具规模的市场形态下,有关部门似乎更应该由民众利益的角度出发。


  然而对于此次“禁电”,我们只能暗叹:颇有些“生不逢时”的中国电动自行车,似乎还有着很长的路要去走过!

关键词: 自行车上牌 电动自行车 
我来说两句( ) | | 责任编辑:白云
分享到:
新闻商机企业整车配件招聘求职
 Vip企业
供应 | 求购 | 招商 | 合作
 精彩图赏
香车美女 | 经典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