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商情网:行业资讯旗舰!
免费注册>>
经销商登陆 | 商情通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广州电动车被禁行几成定局政府不予补偿
来源:南方报业网   电动车商情网 2006-11-10 11:14:35
我来说两句( ) | |
[提要]

 

  广州电动自行车禁上牌上路几成定局,市民、经销商、厂家大吐苦水

  据了解,电动自行车作为产品,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东最早形成产业。1992年,广州向日本出口了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发展势头自此一发不可收。短短十几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一直在广州乃至广东蓬勃发展,根据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的相关统计,仅广州市目前就有电动自行车厂家20多家,就业人员约3000人,年产量约35万辆,产值约4亿元。在广州、深圳、中山、佛山等几个电动自行车主产地中,广州的产量大致可以占到1/3。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禁止,一方面却是产业的迅速壮大,这支在夹缝中日益膨胀的队伍今后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广州近期将对电动自行车亮“红牌”!突然而来的禁电动自行车令一经传播,市民担忧,商家厂家震动。

  根据央视报道,广州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保守估计约有30万辆。广州即将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不少市民表示将无奈地接受这个结局。然而,几十万电动自行车将何去何从?对于已经购买的市民来说,又将如何妥善处置手中的车辆?事实上,无论普通市民、经销商还是厂家,三方都在叫屈:禁电动自行车在广州几成定局,那么,怎样把损失降至最低?谁来为禁令带来的损失埋单呢?

  有看法认为,政府应该建立起电动自行车的回收或报废制度。与此同时,一股挽留电动自行车的浪潮也在羊城暗涌。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为此四方奔走,他们表示,将会运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做最后的努力,即使希望渺茫。更有市民希望在不出街的情况下能保留小区或校园内等“特区”,方便生活。

  ■“禁电动自行车”之现状

  今年6月,广州专门就电动自行车去留问题召开三次听证会。然而,在此后的4个多月时间里,广州对电动自行车是禁是放一直没有明确。本月初,公安部门表示,根据广东省政府的批复,广州市政府近期即将正式出台广州市范围内(含从化市、增城市)对电动自行车不予登记、不准上路行驶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历时数年之久的电动自行车上路之争即将画上句号。


  广州数十万电动自行车上路

  在沉寂了几个月后,“禁电动自行车”消息突如其来,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荡。广州究竟有多少电动自行车,受这项决策影响的面积究竟有多大?

  此前,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拥有电动自行车约5万辆。但这个数字,并不为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所认可。“广州有26到27家正规厂拿到了国家认可的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至于黑厂可能也不少于这个数字。我们统计了2000年以来全省30多家主要电动自行车厂家的生产销售情况,按照最保守估计,广州的电动自行车应该在18万到20万辆之间。”日前,协会副秘书长何小华说。

  而根据央视的相关报道,保守估计现在广州约有30万辆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且有继续增多的趋势。
  
  电动自行车被禁后没有补偿

  2007年广州中心区将全面禁摩,如今又正式确定要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这就意味着,届时,广州的路面交通除了公交、地铁、出租车、自行车和步行之外,已经没有其余的选择。

  连续几天来,尽管不少市民为将来的交通出行不便而担忧,但绝大部分受访市民表示,一旦“禁令”正式下发,骑电动自行车上路将遭到交警部门的严厉查处,没有摩托车驾驶证的甚至有被拘留的可能,尽管电动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十分便利,现实面前也只能“忍痛割爱”,无奈地接受这个难以改变的结局。

  不少市民因此渴望电动自行车能和摩托车拥有同样的“江湖地位”,就算“退役”也该有相同的待遇。有关管理部门的说法是,广州市从来没有放开给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目前广州路面的电动自行车都是非法上路的,因而不存在补偿一说。
简单而有力的一条禁行消息,市民们开始为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忧虑,经销商也忙于把手头的存货清空,部分厂家也已经开始了战略转移,把经销的战场转向华南地区的其它城市。

  事实上,连续几天来,无论市民、商家还是厂家,三方都在叫屈:“禁电动自行车”已成定局,在无奈接受的同时,谁来为“禁电动自行车”带来的损失埋单呢,那数十万辆车该如何善后?

  ■“禁电动自行车”之数据

  5万辆

  广州相关部门统计,广州上路电动自行车约5万辆。

  18万-20万辆

  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估计广州电动自行车上路者有18万到20万辆。

  30万辆

  央视报道称,保守估计现在广州约有30万辆电动自行车上路。

  ■“禁电动自行车”之建议

  政府可否回收电动自行车

  有学者建议称相关部门应正视“禁电”遗留问题,处理好各方关系

  “我上个月底才花1300元买了辆电动自行车,可是不出十天,我的车子就不能上路了。我那钱不是花得太冤了?就这几天时间,我就要承担千多元的损失?”说起广州“禁电动自行车”的消息,海珠区个体户老胡有着一肚子怨气。
  
  拆下电池后当自行车骑

  像老胡这种在“禁电动自行车”消息发布前买车的情况,应该只属少数,但广州数十万电动自行车车主们,在广州全面禁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之后,他们的车辆又该怎样处理呢?

  “政府部门到现在也只是说要禁,那车子怎么办,难道摆在家里当菩萨供着啊?”一些车主向记者诉说自己的困惑。有人表示打算找个渠道将车卖了,能挽回一点经济损失算一点;有人则打算出个奇招:把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拆下来,再上路骑行,不就成普通自行车了吗?

  还有一些车主,干脆或打电话或亲自上门,把车再送回车行,要求退车。
  
  损失的不仅是买车费用

  对于今后的出路,车主们各有主意,但就政府补偿事宜,他们的观点高度一致。

  电动车车主们普遍认为,当初广州政府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就算当时的态度是不赞成上路,有关部门也没有就销售环节进行把关。如今政府部门突然说要禁,当初花钱买来的车不能上路了,这部分损失究竟由谁来负责?有市民还提出,买车费用仅仅是直观反映,还不包括少了电动自行车后出行成本增加、出行时间延长的隐性损失。
  
  学者建议政府考虑回收

  广州有学者认为,政府既然作出了一项决策,就理所当然要为这项决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负责,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市民手中的这批电动自行车,像摩托车报废领取补偿金的方式,未必不能考虑。政府应该正视“禁电动自行车”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处理好各方关系,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建立起电动自行车的回收制度,对于市民手头的电动自行车,可依据使用年限折旧返还一定的金额。
  
  小区校园能否成“特区”

  车辆上路是不行了,那不出校门不出小区,可否能通融一下呢?有些车主就此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在禁令下也能有些“特区”。

  陈医生家住暨南大学西门附近,他每天上班必须由北往南穿过整个校园,约两公里的路途,骑自行车上班要花十来分钟,遇到斜坡还要下车推车步行。两年前,陈医生花2100元买了一辆无脚踏板的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既省时又省力,平时到附近的超市购物也可以骑,载物多又省时。

  “广州全面禁止电动车后,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是不言而喻的,被抓的话还可能被拘留,以后肯定不敢骑出街了。”但陈医生同时希望校园、小区能成为“特区”,“如果连校园、小区内也要禁,那就只有改骑自行车上下班了”。而根据记者的了解,小区和校园也在禁行的行列内。

  ■“禁电动自行车”之声音

  我上个月底才花1300元买了辆电动自行车,可是不出十天,我的车子就不能上路了,我那钱不是花得太冤了?

  ——海珠区个体户老胡刚买了车,一肚子怨气

  政府既然作出了一项决策,就理所当然要为这项决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负责,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市民手中的这批电动自行车,像摩托车报废领取补偿金的方式,未必不能考虑。 

     ——广州一学者建议政府正视遗留问题

  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是不言而喻的,被抓的话还可能被拘留,以后肯定不敢骑出街了。如果连校园、小区内也要禁,那就只有改骑自行车上下班了。

  ——陈医生希望校园、小区能成为“特区”


  ■“禁电动自行车”之观点

  “有市场需求不应抹杀”

  “有市场需求就不应该抹杀,至少不该是一刀切,广州应该考虑改禁为限,政府应该做的是制定规范,加强管理,既能让城市管理有序,又能让行业健康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一禁了之。”省自行车行业协会负责人和一些企业代表表达了相同的声音。
 记者了解到,在电动自行车问题上可谓一市一策,北京、上海这些比广州还发达的城市都已经对电动自行车开放,四川成都、江苏常州两个城市甚至允许轻摩化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但在广东,这类便捷的车辆却频频遭遇封杀,珠海甚至出台了法规来禁止,但效果不佳,时至今日,珠海交警仍不时可以抓获违规上路者。
  
  一刀切是“懒政”表现

  “超标电动自行车是害群之马,不能因为超标车上路惹祸,就全盘否决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正规车是国家认可的非机动车,理应有生存的空间。”

  来自电动自行车行业一种更为尖锐的声音则认为,政府不分超标与否,对电动自行车搞一刀切,实际上是一种“懒政”表现。


  ■“禁电动自行车”之案例

  几年来,与电动自行车上路有关的官司不断,但对比以下两起同类的案子,两个法院判决却不同。
  
  案例一:

  被罚车主告赢海珠交警

  去年7月27日,市民邓先生因骑无牌电动自行车被罚100元而状告交警,海珠区交警委托代理人承认认定有误,并当庭道歉。交警方称,虽然缺乏明文法律依据,但符合立法精神。
  
  案例二:

  荔湾法院判车主“无理”

  今年6月15日,市民谢振枝骑电动自行车在广州市南岸路行驶,遭荔湾交警拦截,称“电动自行车无牌照不能上路行驶”,要进行罚款,最终电动自行车被交警扣留,双方闹上法庭。原告谢振枝认为“法无禁止则可行”,交警方面则认为“公民行使自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无牌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既违背了交通管理目的,又加剧了广州市拥挤的交通状况,更带来了一连串的社会治安问题”。9月15日,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发出《行政判决书》,以原告谢振枝对“法无禁止则可行”“狭隘理解”,“适用‘法无禁止则可行’原则的前提条件是不得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为理由,判原告败诉。9月21日,谢振枝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冲击:车行遭遇退车潮

  “禁电动自行车,这是政府行为,厂家也无能为力。这部分损失,本身就不应该由厂家或者商家来承担,因为我们也是受损者”。这样的话,江锦民已经无法统计自己说了多少遍。

  广州“禁电动自行车”消息发布的6天来,作为凯骑电动车公司市场部的经理,江锦民一方面要做好公司的市场业务,另一方面,接连不断地接到市民关于要求退车的电话,让他不胜其烦,又深感力不从心。

  在电动自行车方面,凯骑投入超过3000万元,每年15万辆的产量,约有3万到4万辆投向广州市场,比例占两成以上。庞大的销售市场盘活带旺了企业经济,却也在“禁电动自行车”消息公布后首当其冲地尝到了烦恼滋味。连续几天来,不少买主要求退车,理由则是广州市政府将出台规定禁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自己所购买的电动自行车面临无路可走的尴尬境地,又不能像摩托车一样领取报废补偿金,向厂家退车成了他们降低损失的“华山一条路”。

  按照江锦民的说法,自从去年6月份广州交警负责人明确表示广州拟对电动自行车不予登记并禁止上路行驶后,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每月还能卖出3000辆左右。可是,“禁电动自行车”消息发布的几天来,广州市场上的凯骑电动车,连一辆都没有卖出去,一些门市甚至相继关门。

  这种萧条的现象,几乎在广州市所有的电动车行蔓延。当了4年电动自行车经销商的李先生正在考虑改行,去年他开的三家店共卖出电动自行车4000多辆,今年年初以来,每家店一个月的销量尚能维持在60辆左右,可最近一段时间,其中一家店一辆车都卖不出去,多的也就是每月卖10辆车,不仅如此,看车者也明显减少,寥寥无几。

  大部分经销商则表示,手头的存货要么退还给厂家,要么到外地销售,总之把存货处理后就转型,“但一下子清理那么多存货,谈何容易?”经销商们为之头疼。

  应对:厂家开始战略转移

  相比起普通市民,“禁电动自行车”对于一些大型的电动自行车厂家影响并不大。厂家认为,对于具体企业而言,“禁电动自行车”并不是致命的打击,但对于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而言,这种打击无疑十分沉重。

  作为广东一家大型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商,天马电动车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敢并未对前途丧失信心,“此路不通可以改走它道嘛”。他告诉记者,尽管在广州经营萧条,但对于凯骑、天马等广州市主要电动自行车厂家来说,“禁电动自行车”并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由于广州历来的态度是不主张电动自行车上路,具体生产企业在广州的销售份额也不会很高,正式禁止之后可以抽调广州市场的力量去增援其它市场,未必不是一条更好的出路。凯骑电动车公司市场部经理江锦民也表示,公司已经决定把“战场”转移到华南地区的福建、江西等地,这种战略转移目前已经开始实施。

  省里仍在订《办法》电动车未被“打死”


  初稿已完成,遵循思路是:可按国标“目录”生产、销售、购买和上牌

  目前,一些电动自行车的坚决拥护者并未放弃,他们仍在进行着最后的努力。

  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负责人为此四方奔走,他们正在联合法律界人士,希望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为电动自行车在广州的合法地位讨个“公道”。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协会正在联合厂商,将向省市政府部门提交意见。

  该负责人称,关于电动自行车,省政府有关部门一直以来并没有一竿子打死。据了解,今年3月份,为配合《广东省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广东省经贸委曾与省公安厅牵头,协同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环保局等五个部门联手起草了《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该办法所遵循的基本思路是:以国家标准为基准,政府管理部门按国标制定“目录”,厂家凭许可证按“目录”生产,商家按“目录”销售,消费者按“目录”购买,公安部门按“目录”办理牌证,骑行者凭证上路。省政府多个部门之间已经就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思路达成一致意见,并已经由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完成了《办法》的初稿。

  该负责人称,登记上牌的具体工作将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省公安厅在今年7月已经派员前往浙江、上海等省市学习考察,初步决定将在全省各市辖区(县)设立登记站,具体实施电动自行车的登记上牌等管理工作。“只要政府部门制订规范,按照目录式进行管理,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其实并不难规范,会清晰明确,而非鱼龙混杂”。

  然而,《办法》的制定尽管已进入最后的阶段,但由于政府法规的出台必须经过周密而严格的程序,《办法》出台的具体时间目前仍无法明确,而广州禁令的下发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禁电动自行车 广州电动车 
我来说两句( ) | | 责任编辑:白云
分享到:
新闻商机企业整车配件招聘求职
 Vip企业
供应 | 求购 | 招商 | 合作
 精彩图赏
香车美女 | 经典集萃